海外并购助力中国体育健身产业迈向品牌化
2013 年中国大陆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情况如下:共参与 200 余宗;并购数量比上年同期上升 5%;并购总金额达 515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危机开始后,越来越多的欧美品牌在亚洲寻找新合作伙伴,与此同时,逐渐壮大的中国企业集团加快了海外兼并和收购进程,且对欧美品牌特别钟情。2013 年,亚洲最大的健身运动器材生产商是钢宇集团。钢宇集团成功收购了欧洲百年健身器材品牌德国慕森(Müsan)。中德两大企业进行了强强联手。之后成立了子公司慕森(北京)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子公司全权负责慕森品牌在中国地区的运营管理。
投资专家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在 2014 年,大陆的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的活动将会持续保持活跃的状态。并且今年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成为海外并购交易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中国企业并购趋势发生转变,这背后有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国内外有不少企业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前景持看好态度。预计在未来 8 至 10 年,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近年来,中国人在体育健身产业相关领域的消费支出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
统计显示,中国居民在体育健身用品方面的支出已上升到第六位。此支出仅次于食品、居住、教育文化、衣着以及医疗保健等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秘书长马继龙介绍说,中国体育健身用品行业总产值在逐年增长,每年的增长规模超过 493 亿元。当下,中国的体育健身器材以及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的产量,在全球所占比例超过 65%。并且,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加工企业大约有 304 万家。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经历了几年前平均增长率超 20%的“发展黄金期”之后,受到了高库存、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势头逐步放缓,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正处于一个优胜劣汰的调整期。当前,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全球分工体系里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部分。未来,必须持续推动民族品牌的发展,促使更多的“中国制造”能够提升到“中国创造”的层面。
中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品牌化进程刚刚开启。中国若要从“世界加工基地”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体育健身行业的强国,就一定要树立起自身的知名品牌,并且要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要充分明白“做大”仅仅是一个过程,而“做强”才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机械行业中出海进行并购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在近 12 年里,中国大型企业选择的并购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近期,中德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德国品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喜爱。钢宇集团收购德国慕森(Müsan),正是因为近两年中德两国关系交好这一时代背景。钢宇集团收购德国慕森之后,推出了多款新品跑步机。同时,建立了千余亩的研发生产基地。并且在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开辟了上百家服务网点。还搭建起了德国慕森在全国范围的经销商网络。以一系列的举措迅速抢占了市场。德国慕森的中国区负责人称,慕森品牌要在中国跑步机市场赢得更多主动权。这是因为其看准了近两三年中国跑步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跑步相关产业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和乡村,不知不觉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小老板,亦或是普通的白领和蓝领,大家都突然开始“跑”起来了,参与健身的人群仿佛在一夜之间迅速增多了。
2012 年开始马拉松热升温,2013 年变为全国热潮。跑步热席卷中国各地,报名人数像春运一样多,参赛人员过多。这种火爆程度让官方都没预料到。2013 年,全国举办了 39 项中国田协认可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比 2012 年多 6 场,参赛人数超过 75 万。
其实,体育用品公司希望能从跑步中获得更多收益。赛事主办方也希望能从跑步中获得更多收益。新兴的创业者同样希望能从跑步中获得更多收益。跑步产业已经在中国拉开了一张全方位的营销网络,这张网络铺天盖地。
调查显示,作为资深“跑马”跑者,跑步时全身装备价值约 5000 至元,包含 iPod、专业跑鞋、GPS 腕表、护膝、腰包、水壶、汗带、袜子、涤纶材料的基本款压缩裤和紧身衣等。若将辅助训练时各类器材费用计算在内,一名资深跑友的装备总价约在 2 万至 3 万元。
在国内最早的跑步类论坛“跑步圣经网”里,资深跑友“福建阿秀”发帖说,他个人觉得在跑步机上快跑,相较于路跑,更能提升成绩。文章称,“福建阿秀”平时大多在跑步机上跑步。原因如下:其一,随时都能进行锻炼,较为方便;其二,户外空气质量有时不佳,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其三,能够确保每天的运动量,即便遇到雾霾、刮风、下雨等天气也无需担心,跑后洗澡很方便,不容易着凉感冒,相比路跑更易于坚持下去。
“福建阿秀”称,那些认为跑步机效果不如路跑的人,或许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跑步机质量欠佳。优质的跑步机电机马力强劲,在运行时几乎不会产生噪音,并且十分平稳;其减震系统做得很棒,跑步时会让人感觉很舒适,能对膝盖和脚踝起到缓冲作用,不易让人体受伤;此外,跑步机在跑步里程的计量方面也非常精准……总之,使用跑步机能够让人长期享受到跑步所带来的乐趣。
中国跑步机市场有几大主流品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汇祥,它是山东品牌;有岱宇,它是台岛品牌;有慕森,它是德国品牌;有必艾奇,它是西班牙品牌;有乔山,它是台岛品牌;有爱康,它是美国品牌;有必确,它是美国品牌;有力健,它是美国品牌;还有泰诺健,它是意大利品牌等等。
从价格方面来看,力健品牌的价格在 6 万至 25 万之间,泰诺健品牌也是如此。必确品牌的价格通常是几万至十几万。这三个品牌的产品基本属于商用机和高端家用机。而其他品牌的价格大多在几千至两三万这个范围,并且价格并不相同。市场调研表明,大约有 73%的消费者觉得售价在 8000 元左右的跑步机性价比更为突出。
据了解,钢宇集团旗下的德国慕森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制定了价格政策,此政策较为亲民。慕森的跑步机全系产品性价比都很高。慕森官网主推的跑步机品牌售价为 7180 元,其入门级跑步机 M - 2101 售价仅 3660 元,并且与某些国产知名品牌相比,也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
德国慕森(Müsan)在欧洲被誉为“中产之家”。它始终围绕着“专业、科技、服务”这一核心价值观。它谨循德国品牌一贯作风,展现出严谨、精益求精、坚守规则的工业精神。在中国市场,它完成了塑造品牌、升级产品的任务。同时,它凭借先进的经销管理体系,肩负起挽救中国传统运营模式的重任。
德国慕森:发力挽救传统运营模式,“跑”赢未来!
仔细剖析中国正在经受重新洗牌的体育健身器材市场,其在运营层面遭遇着“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中国消费者有着海量需求,这使整个行业充满信心,市场发展前景乐观。同时,传统代理商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一些生产厂商和品牌运营商过多地干涉营销活动,他们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过度依赖电商平台。这就导致了网上价格乱象丛生,经销商的合理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区域代理权已经名存实亡,传统店面的正常经营也变得举步维艰。
广大传统渠道代理商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会信心受挫,会消极应付。他们在行业内原本最为重要的上门安装及售后服务环节会大打折扣,还有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降低,品牌知名度受损,最终会导致整个产业出现畸形发展和盲目竞争的恶性循环,给体育健身器材行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德国慕森(Müsan)入驻中国后,在行业中努力打造一个“公平、共赢”的合作平台。它在中国区启用了欧洲成熟的“线上线下全网整合”模式,仅做传统渠道,并且线上线下价格相同。通过网络推广将流量导入终端店面,还采用了欧洲成熟的经销商合作体系,以此来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
德国慕森将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同行,共同“跑”赢未来。
中国本土企业需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对外要应对众多国际品牌的强势渗透;另一方面,内部正面临传统代理模式的转型与调整。若要满足“物联网时代”越来越个性化的营销需求,中国本土企业必须持续发力,既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又要虚心向优秀的国际品牌学习,持续修炼企业的“内功”。
推进中国企业的品牌化战略,这是中国体育健身产业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品牌建设不但需要长期的积累,还需要文化的沉淀。中国企业以钢宇集团为代表,国际品牌以德国慕森(Müsan)为代表,若要在世界品牌的领域中树立起中国品牌独特的商业价值,那么依然面临着艰难的前路,并且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