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选择有群成员在赌博
第四步:提交给微信团队
腾讯平台对于网络赌博,借助大数据风控技术来对具有涉赌特征的异常行为进行辨别和判定。并且,它还专门成立了安全团队,对系统所识别出的线索进行再次的人工核查。
对于借助游戏平台以变相方式进行赌博且致使人们沉迷的行为,腾讯制定了一整套的机制来进行预防和打击。比如,设定了 8 小时的游戏时长限制以及最大输赢限制等。另外,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对于打击网络赌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是账号被举报并且经核实存在违规操作,腾讯会即刻对其采取封号或者限制功能的处理措施。如果情节较为严重,将会立刻把相关情况交由警方去处理。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不法分子除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赌博之外,还经常利用微信行骗。如今,很多人的微信里会有上百个好友,其中有一些未曾联络过的好友,大家把它们称作“僵尸好友”。近日,在浙江,一位女会计被“僵尸好友”骗走了 76 万元。
央视新闻
“董事长”突然加微信 会计一小时被骗走76万元
近日,浙江温州某企业的会计小琳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添加请求。她看到对方的名字、头像与公司董事长完全一样。小琳曾在工作群里见过董事长的微信号,然而他们并非好友关系,所以面对这个添加请求,她并没有产生怀疑。添加之后,这位“董事长”就成了她的“僵尸好友”。这名假冒的“董事长”悄悄潜伏在小琳的微信好友当中,通过她的朋友圈来了解她的生活以及工作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之后,这名“董事长”把小琳拉进了一个群。这个群是内部工作群。这个微信群的名称就是他们公司的名称。实际上,这个群是伪装的微信群。
“董事长”很快在群里对小琳询问公司账户金额。得知账户内有大概 200 万元的余额后,“董事长”表示有笔往来款需要支付,让小琳立即打给对方,同时发出了对方的账户信息。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小琳按照指示进行了汇款,分别汇出了 6 万元和 70 万元。骗子第三次让小琳汇出 69 万。小琳有些疑惑,于是致电公司董事长去核实情况。董事长表示,根本就没有要求她转账。
警方:转账一定要电话核实 警惕微信、QQ“僵尸好友”
警方提醒,公司财务部门在进行转账操作时,务必通过电话向老板进行核实。在这类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先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司人员的信息,接着以微信添加手机号码的方式来添加好友,然后实施下一步的诈骗行为。因为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所以被骗者常常会事先将目标锁定为公司的财务人员或人力资源主管,这就使得被骗者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另外,要及时清理微信好友,对于那些主动添加却不聊天的“僵尸好友”,需通过电话核实身份。警方还表示,在 中要求转账或充值的,一定要向当事人当面核实;在微信中要求转账或充值的,一定要向当事人当面核实;在 中要求转账或充值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确认;在微信中要求转账或充值的,一定要亲自打电话确认。
北京张女士手机突变静音 银行卡六小时被转走上万元
手机上出现了各类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应用程序存在的漏洞也给许多不法分子行骗提供了机会。
日前,北京的张女士发现她手机上的微信和短信突然变为静音了。她想要调出声音,然而结果依然是静音。当时她以为是手机出现故障了,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等到当天下午 5 点多再查看手机时,这才发觉与银行卡相关联的支付宝里面有 17 笔支出,总计达到上万元。从上午 9 点多一直到下午 3 点多,一共被转走了 17 笔款项,少的有两三百块钱,多的则有一千多块钱。
张女士称当天开了一整天的会,她的手机和卡一直都在身边,既没人拿过,也没有丢失。她联想到微信和短信突然变为静音,并且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调回正常状态,于是怀疑是被人利用木马病毒程序控制了手机,进而将钱转走。
警方统计表明,像张女士这般的案例并非仅有一起。这类案件的主要手法如下:犯罪嫌疑人会在手机短信中的木马病毒链接前添加一句话,以此诱导用户点开网址链接,像“聚餐照片”“老同学照片”之类的,都是以“熟人”作为切入点;并且还会以各种折扣优惠信息来进行诱惑,让接收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手点开病毒链接,从而植入木马病毒。
这种恶意程序会首先运行,将手机上所有与账号、密码相关的资料盗取。所以,一旦接收到类似短信,一定要牢记不要点击、不要回复,并且要立刻将其删除。对于银行卡已被盗刷的受害者,最好立即解除所有的网上支付绑定,同时对手机进行刷机操作。
当心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骗局
微信朋友圈中,帮宝宝投票的消息增多,爱心筹款的消息增多,拼团购物的消息也增多。这些看似能带来优惠或者能表达爱心的活动,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盗走你的信息和钱财。日前,警方对朋友圈的骗局进行了归类总结,共总结出八大骗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此来防止自己被骗。
骗局一:性格测试
这是某个 app 进行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以及出生日期。若通过自己的微信登陆,可能会导致隐私泄露。类似的情况还有免费设计签名,以及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骗局二:投票获奖
这类投票通常需要先关注帐号或者绑定手机,并且要提供家庭的真实信息。一旦骗子获取到了用户的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诸如车祸、重病之类的圈套来进行诈骗。
骗局三:集赞换奖品
很多集赞活动以免费作旗号,然而在兑现时却存在各类消费。其中不少往往只是空头支票,兑现起来难度较大,并且还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者买到假货。
骗局四:筹款治病
这类案件的犯罪对象不清晰,犯罪地点甚至跨越了国界,导致财产难以追回。所以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不要有贪心的想法,要注重进行核实。
骗局五:拼团买水果
这种拼单的主要目的是为商家增加 app 下载量以及收集消费者信息。倘若不法分子掌握了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那么银行卡内的资金就有可能被套取。
骗局六:帮忙砍价
这类砍价链接需要填写姓名,需要填写手机号码,甚至还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它有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
骗局七:转发免费送
调查显示,那些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通常是从购物网站上进行批发的,其成本价是非常低的。
骗局八:转发领流量
这是广告公司用于筛选某些手机号的方式。过去是逐个进行尝试,如今直接制作一个网页,等待人们来分享,之后就能够发送广告信息或者拨打推销电话了。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央视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