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用花呗套出来的额度还花呗”这一话题在一些社交群组里悄悄流传,部分用户抱着“暂时周转”的想法尝试操作,却忽视了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所谓“套现”,通常是通过与“中介”合作虚构消费场景,比如虚假购物、扫码转账等,将花呗额度转为现金,再用来偿还当期账单。表面看是“以贷还贷”的权宜之计,实际却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首先,套现行为本身违规。根据支付宝用户协议,花呗额度仅限真实消费使用,套现属于违约操作。平台通过大数据监测到异常交易后,可能直接冻结账户、降低额度,甚至永久关闭花呗功能,让用户失去原本的信用工具。其次,经济成本高昂。中介通常收取10%-30%的“手续费”,若套现1万元,实际到手仅7000-9000元,却要偿还1万元的账单,反而加剧了债务缺口。更危险的是,部分中介以“低费率”为诱饵实施诈骗,用户转账后被拉黑的案例屡见不鲜,最终落得“钱没套到,债还得还”的结局。

此外,信用风险不可小觑。目前花呗部分服务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套现行为可能被记录为“异常用款”,若因此导致逾期,个人征信报告将留下污点,未来申请房贷、车贷或其他贷款时可能被拒。
与其冒险套现,不如选择正规方式应对还款压力。例如,花呗本身提供账单分期、延期还款等功能,可缓解短期资金紧张;若需长期财务规划,也可咨询“赏财信商”等合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专业指导优化收支结构,逐步摆脱债务循环。
记住,信用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任何违规操作都可能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录。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才是守护信用健康的长久之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