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和田玉高级鉴定师培训班(共96期)定于5月14日至21日在玉石大学苏州教学中心举行。本课程从科学、历史、文化三个维度讲解和田玉材料、文物和市场的内容,并运用玉石、玉石的理论和方法,对影响和田玉价值的各种因素给出理论依据,并通过大量的鉴定、分级课程进行分析和体验。同时,课程强化文化科学课程,考察苏州博物馆、香望玉都等实践课程。课后将安排参观大师的工作室。
课程包括预习、课堂理论讲解、样本观察与分析、单元测试、问答、考试和互动总结等,力求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翡翠学院还专门安排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开课前补课。
详情如下
补课安排:
日期:5 月 12 日至 13 日
内容:《和田玉鉴定基础》。
对象:未取得“全国和田玉鉴定师”资格或基础薄弱的学生
地点:苏州教学中心
课程内容
单元 1 “玉石物理基础” I:“玉石、玉石和玉石”。
从文化、科学、经济的角度了解玉、玉、玉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如玉的概念、分类、历史地位等。然后,从和田玉鉴定与评价的材质、工艺、形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入手,在回顾中级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鉴定、分级、评价、评价、鉴赏的具体案例及其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单元 2 玉学专题 第一部分:“和田玉材料的质地和分级”。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天玉的细、暖、纯、透明、成熟等质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和实物标本,供学生对比体验。
实践:各玉族玉石及其作品的展示与讲解
单元 3 「玉石物理学基础」II:「玉石评价要素与标准」。
本单元从分析中国古代玉器鉴定的四大标准和西方造型艺术四行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当代玉器鉴定的四大原则,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学习和体会。
单元 4 “玉器专题” II:“和田玉的颜色与分级”。
从矿物学、矿藏、色彩学和传统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和田玉色(四大色系、六大玉种)的内涵和各种颜色的由来;提出了和田玉色的分级(美色、白度)标准,并提供实物标本供学生比较和体验。
鉴定和评价实践 1
单元 5 「玉石物理学基础」III:「玉器传统与创新」。
本单元从玉器本体和传统题材的内涵出发,详细分析了传统的具体内容和创新方法,并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案例发现创新作品。
第 6 单元“玉学专题”III:“和田玉材的形状和分级”。
分析了天域各种事件的原因和性质的差异;对子材料和戈壁材料的形状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评价。对亚材料的七条表面痕迹和戈壁材料的特殊痕迹进行了分析、观察和评价,并提供了大量实物标本,以提高和田玉真(假)皮、真(假)色和真(假)种子的辨别和鉴赏能力。
单元 7 参观苏州博物馆
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石的生理学及其文化内涵,全国专家将亲临现场进行讲解。
单元 8 《玉器专题》第 4 号:“和田玉材料的综合应用与实践”。
挖掘纹理、色泽、形状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玉石中可见的浆状、浮渣、水线、裂缝、色等各种现象和原因,讲解象屿的基本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学生练习。
单元 9 「玉石物理学基础」 (4):「玉石的表达与复制」。
根据艺术创作的原则,玉石创作以玉器雕刻师的个人观察和体会为基础,并以玉器艺术来表现,特别是对古今中外宏观题材的分析,从而学习发现和挖掘具有特殊价值的玉石的能力。
单元 10 《玉中专题》第 5 号:《和田玉假皮、假色、假材料的鉴定与实践》。
通过对和田玉材料各方面的研究,对市面上常见的假皮、假色、假材料的分类鉴定方法进行学习和实战训练,特别提供一些新的皮和染色技术标本进行观察。
评估和评价实践 2
第十一家单位视察王玉都
对玉石原料市场和玉石成品市场进行专题调研,挖掘市场机会,锻炼市场技能。
单元 12 综合实践课程《和田玉与设计》。
角闪石玉的传统玉石处理技术是玉石起源的象征之一,通过和田玉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当今玉石处理技术对玉石评价的影响。超越基本工艺要求,分析高级工艺要求及其具体案例,学习当前计算机工作产品的标识。
单元 13 《玉器物理基础》第 5 号:“和田玉的分级与评价”(I)。
本单元采用评价理论,学习如何根据和田玉的鉴定分级,对和田玉进行评估和估价。然后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评估它。对当代和田玉器的基本工艺(包括机械鉴定)、专业水平和艺术创作进行分级,并利用大量名作案例全面解读和田玉器作品。
单元 14 《玉器物理基础》第 6 号:“和田玉的分级与评价”(II)。
通过玉石原料、手镯、玉盘、玉柄、玉器器五个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分级实践和研究。
评估和评价实践 3
第 15 单元“当代玉石行业的展望与讨论”。
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中汲取滋养,打开视野,从玉文化的当代特色中,找到八千年玉文化的当代之路。具体来说,是玉器、工艺品、作品和艺术品三种类型的当代发展道路。本文解读和探讨了当前和田玉石行业面临的技术、网络化和专业营销问题,提出了和田玉石行业专业化建设、网络化和金融化实践的实践思路。
复习和考试
报名及上课地点:苏州市姑苏区徐江路302号
联系人:刘先生、王先生、沈先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