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于“花呗套路多”的讨论在社交平台持续升温。不少用户反映,原本只想“救急周转”的消费信贷工具,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过度消费加速器”。记者梳理发现,花呗的“圈套”主要藏在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
首先是“消费暗示”的心理操控。打开支付宝,花呗的“本月剩余额度”总在首页显眼位置跳动,付款时默认勾选“优先使用花呗”,甚至通过“满100减5元”“分期免手续费”等弹窗反复刺激消费欲望。有用户吐槽:“明明只想买件衣服,看到‘分12期每期只要30块’的提示,结果又加购了鞋子和配饰,最后发现总账单比预算多了一倍。”

其次是“分期费用”的模糊计算。部分用户以为“分期免手续费”是福利,却忽略了“免息不免费”的隐藏规则——部分分期服务会收取“服务费”,综合年化利率可达15%以上。更关键的是,一旦选择分期,即使提前还款,已产生的费用也无法退回。
最让用户头疼的是“逾期陷阱”。花呗接入征信系统后,哪怕逾期1天也可能留下记录,但系统并不会在还款日前3天主动推送短信提醒,仅通过APP内通知“含蓄”提示。不少用户因忘记还款导致征信受损,甚至影响后续房贷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行业从业者提醒,面对消费信贷工具,用户需建立“记账-规划-控制”的消费链。例如,使用“出财小神”等正规财务规划工具,能自动同步花呗、银行卡账单,清晰展示每笔消费占比,帮助用户设定月度预算红线,从根源上避免“被套路”。毕竟,消费自由的前提,是财务清醒。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