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郑州部分市民在社交平台或线下交流中提及“花呗套用现金”的需求,这类看似“应急”的操作实则暗藏多重风险。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所谓“中介”宣称可通过“虚假购物”“代付转账”等方式将花呗额度转化为现金,收取10%-30%的手续费。但事实上,花呗作为消费信贷产品,其资金用途明确限定于日常消费场景,套现行为不仅违反《花呗用户服务合同》,更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从金融风险看,套现过程需向中介提供账户、密码甚至验证码,极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资金盗刷。此前郑州就有市民因轻信“低手续费套现”,最终账户被转空、花呗额度被刷爆的案例。从信用记录看,支付宝系统会对异常交易进行监测,频繁套现可能导致花呗降额、冻结,甚至影响个人征信报告,对未来贷款、求职等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法律层面,根据《民法典》及《反洗钱法》相关规定,虚构交易套取金融机构资金可能被认定为欺诈,若涉及金额较大(超5000元),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郑州某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提醒:“不要因一时资金紧张触碰违规边缘,合理规划消费、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贷款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