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初体验
三月份在B站上观看了大量关于"人工智能编程"的视频之后,身为产品经理的我决定亲自运用AI来创建一个用于记忆单词的应用程序。尽管我完全没有编程背景,不过相较于普通人,我具备产品设计的功底,并且自学过部分编程技能,这些因素让我获得了相当大的信心。
文档撰写过程
项目启动首先需要制定需求说明。我以基础指令为引导,借助AI系统来构建初步的产品需求文档。该文档通过逐层优化得以成型,内容越周全,后续构建工作就越容易。初始版本仅涵盖了"单词闪卡"这一项功能,其后又逐步增添了"测一测"与"写一写"这两个组成部分。
接口文档生成
需求文档处理完毕,我指示AI依据该文档来创建API接口文档,这个环节要反复核对输入输出参数是否满足要求,一旦发现偏差就借助提示词让AI进行调整,如此反复直至确认文档准确无误,方能转入下一环节。
原型设计阶段
为了使开发过程更清晰,我首先让AI依据文档制作HTML的初步设计图。这个步骤能够清晰地展示产品的初步形态,如果发现与预期不符,就调整提示信息再次生成。与编写代码相比,修改这种原型图确实容易得多。
代码开发挑战
动笔编写程序时,遭遇了不少波折。软件囊括了二十四种主题词汇,其中左右滑动功能的设计格外棘手。图像的斜度、滑动点的选择以及淡出过渡的呈现,都是经过反复调整指令才得以达成令人称心的状态。
产品经验的重要性
实际操作中深切感受到,要想成功运用人工智能来创造商品,务必熟悉相关的基础商品学问。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就连怎样提出需求都搞不清楚,更谈不上达成预期成效。界面设计同样十分重要,诸如录音和播放这类功能的操作感受改善,就是典型例子。
功能完善之路
最开始没有建立用户体系,导致错题记录这项功能无法实现。接着我运用程序大量创建了单词和图像,不过后续的维护工作相当困难,因此又设计了一套管理界面。最后把整个处理过程做成接口对外发布,能够高效地批量生产图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部署上线
所有功能都实现了,并且测试也顺利完成了,接下来要把后端程序放到服务器上运行。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虽然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难度,但一个完全不熟悉业务和技术的人想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现在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不过,和常规的开发流程比起来,人工智能确实让那些非专业人士更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