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动:支付企业客户资金全额归集即将到来】2019年1月14日,将成为国内支付领域的一个关键时间点。依据央行在2018年6月29日公布的第114号文件,所有支付单位须在2019年1月14日完成客户资金全部集中存放,这一要求意味着为期半年的资金集中监管改革即将完成。
【监管措施持续强化】央行在半年之内实施了两次针对备付金管理的强化措施。2017年12月,央行以248号文将备付金存储比例从20%上调至50%。紧接着,114号文在短时间内将这一比例直接提升到100%。这种逐步加强的监管步伐,反映出央行在控制支付机构风险方面的坚定立场。
脱离监管的"资金池"长期缺少有效管理。支付机构使用这部分资金无需承担利息支出,也没有利润分配制度,因此经常被用来投资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极端情况下,个别企业可能因此破产跑路。据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讲,仅支付宝在该银行的备付金存量就达到三千亿元,显示出资金体量非常庞大。
银行与支付机构的资金联系遭到破坏,备付金过去是银行竞相争夺的优质资源,也是支付平台主要的盈利途径。银行借助高额备付金存款达成业绩要求,支付平台则赚取可观的资金使用回报。现行规定推行之后,这种相互依存的状态将彻底终结,银行之间的支付通道市场竞争态势将迎来重大调整。
支付领域正在经历盈利方法的重大调整,支付宝和财付通作为行业领袖最先感受到冲击,它们掌握着高达九成的市场比例,因此波及范围最为广泛。对于那些主要依靠备付金进行投资的中小型支付企业来说,这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全部资金集中监管将大幅压缩原本就狭窄的利润地带,从而迫使支付公司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收费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出现新情况,从2017年6月开始,里面增加了"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一项目,专门用来统计支付企业存放的备用资金。到了2018年,这些资金的比例达到了一半,这个项目的金额就大幅增加了。预计在2019年1月之后,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项目。
金融风险防控的必然要求在于备付金集中存管,此举旨在切断支付机构同银行间不正当的利益关联。这既能有效防止资金被挪用,又可规避支付机构因无序扩张而带来的系统风险,从而确保消费者资金得到可靠保障。此项监管措施的调整,正对中国的支付行业生态体系产生深刻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