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中国结算于8月3日宣布,拟自2023年10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从现行的16%调降至平均接近13%。这一调整基于2022年5月发布的《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差异化安排,根据结算参与人的资金收付时点设定不同缴纳比例。这是继2019年12月(20%降至18%)和2022年4月(18%降至16%)后,中国结算第三次下调该比例,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
差异化缴纳机制
新规对付款和取款时间进行了精细化区分:
付款比例:9点前、11点前、11点后的比例分别从14%、16%、18%降至13%、15%、16%。
取款比例:9点前和9点后的比例分别从18%、14%降至16%、13%。
托管业务可选择固定比例计收方式,其股票类业务最低缴纳比例设定为15%。差异化机制旨在鼓励市场机构尽早完成资金交收,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市场影响分析
此次调整预计向市场释放超300亿元资金,直接利好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人:
1. 资金效率提升:降低备付金占用,增强机构资金流动性,尤其是中小券商。
2. 成本压力缓解:减少因备付金冻结产生的机会成本,间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
3. 风险管理强化:精细化比例设计兼顾效率与风险防控,体现监管灵活性。
市场普遍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配合近期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形成合力。
监管意图与后续安排
中国结算表示,此次调整是落实证监会部署、响应市场诉求的关键举措,目标包括:
短期效应:释放流动性,缓解机构经营压力。
长期布局:通过差异化机制引导结算行为规范化,推动行业精细化运营。
下一步将完善制度修订和市场组织工作,确保10月平稳落地,同时持续优化结算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能力。
历史沿革与市场反馈
自2019年以来,结算备付金比例经历三次下调,累计降幅达7个百分点。前两次调整均显著改善市场资金周转效率,获行业广泛认可。此次更大力度降幅,叠加差异化设计,预计将进一步放大政策效果,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