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曾经有过因为课程信息弄错而没能去上课的尴尬经历,这种事虽然不算什么严重的事端,却确实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习效果。深圳技术大学的学生李天诚,很早就留意到这个在校园里广泛存在的麻烦,并且下定决心要用科技手段来解决它。
李天诚就读于该校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2017级物联网工程专业,他刚入学时便注意到学校的课程安排较为特殊,单周和双周的安排各不相同,再加上可选的专业课程种类繁多,因此课表的编排变得异常复杂,不少同学不得不将课表设置为手机屏保,即便如此,还是时常有人把课程弄错。
【初次尝试】李天诚最初将精力投入到开发一款校园辅助软件上。因为学生宿舍快递派送和收取方面存在混乱状况,他开始着手制作一个包裹领取信息登记系统。虽然这个计划由于物流公司正式进入校园而最终没能推行,但这次经历坚定了他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日常事务的决心。
【项目开发】这个学期,李天诚着手开发"智慧课程表"小程序,他运用之前掌握的编程知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程序。随后一个月,他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功能。这款小程序今年2月推出后,迅速获得大量用户,已经覆盖了超过一半的在校学生,每天的使用量超过两千次。
深圳高校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培养出许多风格迥异的学生才俊,比如李天诚。南方科技大学三位主修计算机的学生,把校园环境改造成有趣的"大富翁"游戏,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生也研发了功能齐全的校园热度展示软件。
港中大(深圳)开发的动态图应用展示了校园内各处的人流实时状况。通过这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合理规划行动路线,比如避开饭点时拥挤的餐厅,或者寻找较为空旷的读书场所。这种将信息分析应用于实际需求的创新做法,反映了当代学子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这些校园创新活动大多具有联系实际、服务现实的优势。深圳高校的学生们运用科技手段解决身边的零星问题,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和务实能力。他们不愿坐视问题发生,而是主动寻求解决之道,这种精神正是创新教育的真实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