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网络红包诈骗现象频发
春节日益临近,众多店铺和商场陆续开展网络红包活动,意图招徕顾客参与打折。不过,近来许多网友表示,在获取红包过程中遭遇骗局,伪造红包、伪装服务人员等欺诈手段接连出现,导致用户蒙受经济损失和资料外泄的隐患。
假冒微信红包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中抢红包非常盛行,众多民众在群组里持续参与此活动,不过也有人遭遇伪装成普通红包的欺诈信息。譬如,兰州市的米女士收到一个标明“领取802元”的红包,点开后证实是骗局,界面显示“亲爱的,你已经被骗了”,并指示她关注一个特定的公众号。这类红包里或许藏有不良网址,若贸然点击,或会致使个人资料外泄,又或账户遭劫。
假冒客服诱骗商家缴纳“保证金”
支付宝红包也遭遇了欺诈行为。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的方先生在经营网店期间,收到了一个冒充阿里旺旺管理员的私信。发信人声称他的店铺没有完成“假一赔三”认证,需要支付3000元保证金,并要求他通过支付宝发送红包来举办活动。方先生没有怀疑,就照做了,但是红包发出后,钱没有回来,最后他损失了3000元。这类骗局借助店家对平台规章不了解的弱点,劝诱其汇款或交出账号资料。
虚假中奖信息骗取用户手机号
有人在微博等社交软件上收到私信,信中称其“中奖”,要求提供手机号等个人资料。有些骗子冒充官方活动账号,账号名称里包含“红包”字样,以此骗取用户信任。还有用户点开了朋友分享的红包,结果看到了对方的红包记录,存在隐私外泄的风险。
警方提醒:警惕虚假红包,谨慎辨别信息
官方指出,规范的微信、支付宝红包设有严密的安全校验流程,不会索要账号密码或收取其他附加开销。民众在接到红包、获奖通知或与“服务人员”沟通时,需要:
1. 核实来源:确认是否为官方账号或可信好友发送。
2. 不随意点击链接:避免打开不明红包或陌生页面。
3. 警惕转账要求:任何索要“保证金”“手续费”的行为均可能是诈骗。
新春佳节期间,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居民需增强警惕,切勿因贪图小利而蒙受损失,倘若碰到可疑情形,务必立刻向相关平台或公安机关反映。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