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洗钱手段浮出水面
近期,诈骗团伙洗钱方式有了新变化,他们不再依靠传统的银行取现或者虚拟币交易,而是转向实体店铺进行大额消费,像餐饮店、金银饰品店、手机店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掩盖资金流向,这种手段隐蔽性很强,商家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洗钱链条中的一环。
2. 实际案例:餐饮店老板被骗
一位经营排骨面馆的苏女士,曾碰到一名顾客,这名顾客刚开始正常消费,之后以支付宝、微信限额当作理由,索要银行卡号来进行转账,苏女士没有产生怀疑,就提供了账号,没过多久,她收到了一笔9980元的转账,对方说这是“误操作”,要求她通过支付宝返还“多余”的金额,苏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做了之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了,这时才察觉到自己被骗了。
3. 花店老板陷入“现金花束”陷阱
张家界有个花店老板,也碰到了类似的骗局。有顾客称是要“给女友惊喜”,提出定制现金花束,金额多达数万元,还借口微信支付受限,索要老板的银行卡号。老板把现金包装好后,通过同城快递送到了指定地点。可老板不知道,这笔钱实际上是犯罪资金,最终是以现金形式完成了转移。
4. 犯罪分子的多样化借口
除了“误转账”和“现金花束”,诈骗分子还通过以下方式洗钱:
手机店采购伪装成大客户,大量采购手机或电子设备,提出提供收款账号的要求,宣称由“朋友”或“公司”付款。
金银饰品店消费以不同的身份,在金店进行大量采购,借助贵金属交易来洗白赃款,之后迅速消失。
烟酒店、彩票店利用高价烟酒进行交易,要求商家提供现金,将现金转账至指定账户。利用彩票交易,要求商家提供现金,将现金转账至指定账户。
5. 商户成“洗钱帮凶”的后果
被骗商户常常在自己不知情的时候参与了洗钱,这致使银行账户被冻结,甚至还会面临经济损失或者法律责任。因为资金源头是诈骗所得,所以商户返还的“多余”款项以及提供的现金都很难被追回。
6. 防范建议:如何避免陷入骗局
核实买家身份要对大额交易保持警惕,也要对异常采购保持警惕,要要求对方提供有效证件,还要记录对方的联系方式。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号、收款码或身份证信息。
警惕数字人民币急购对于那些要求加价来急着购买容易变现的商品的行为,比如手机、金银这类商品,必须要格外谨慎对待。
及时报警:若收到不明转账或遭遇可疑交易,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或警方。
7. 总结:提高警惕是关键
新型洗钱手段借助商户的信任以及便利性来实现资金转移 ,商家要增强风险意识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异常交易保持警惕 ,防止成为犯罪链条中的一部分 。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