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乱象频发】
最近,网络空间对于停用无密支付及自动划款功能的讨论很热烈,很多网友说,因为用了这个功能,钱被非法转移或没来由地被扣,金额少则几千,多则几万,问题很严重。虽然无密支付确实让买东西更方便,但缺少验证环节这个缺点,也让它变成了个人钱财安全的潜在风险。
【案例:默认勾选陷阱】
郑州市民张女士启用了手机软件商店的自动扣款功能,此前在某个视频平台点击了“1元体验会员”的入口,网页随即悄悄选中了“自动续费”,并且没有清楚注明续费的钱数和时长,结果她被一直扣走了钱。这种状况在投诉途径中经常出现,很多用户因为没仔细看注册时的条件,无意间掉进了必须续费的陷阱。
【应用场景泛滥】
无感支付如今已广泛渗透到购物、娱乐、交通等多个场景,支付宝、微信、抖音、滴滴等主要平台都支持这一功能。有些平台在支付时会常常见到提示建议开启“快速支付”,但要是想关闭这个选项,却非常麻烦。比如使用微信,想要关闭无密支付得完成六个步骤,而某个充电宝软件更是需要用户说明理由,还会不断劝说用户不要关闭。
【消费行为影响】
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无密支付方式虽然使平均每笔交易金额增加了百分之十八,但与此同时,退货比例也增长了百分之四十,这表明它容易引发非理性的购物行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资料显示,这项功能在移动支付使用者中的认可度很高,然而其潜在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也同样需要重视。
【监管与平台措施】
对于当前存在的此类情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1年所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作出了具体规定:自动续订业务必须设有醒目标识,不允许预先设置为默认启用状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已经建立了风险防范体系,支付宝将为无密支付设置账户安全保护,一旦遭遇盗用将全部赔偿损失;微信则设定了每日最多十次的无密支付额度,超过这个数量需要使用密码来核实。
【用户需提高警惕】
行业权威人士强调,个人应定期审视付款相关配置,停用非必要的自动划款选项,特别留意小额试用活动的具体细则。提供服务的机构必须改进提醒系统,让退出手续更加便捷,同时需要在增强使用体验和维护资金安全上多下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