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信用刷分现象泛滥
如今,芝麻信用评分系统存在显著缺陷,某些用户借助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途径进行相互转账、书写借据并完成还款,人为地构造交易数据和履行活动,借此提升个人信用分。此类行为直接造成评分系统信息的扭曲,众多并非真实的“信用良好者”充斥其中,令芝麻分的公信力急剧减弱。
刷分背后的利益驱动
刷分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高分数申请支付宝花呗、借呗等产品的更大额度,还有人把这当作赚钱的门路,提供代刷分服务来收费。因为芝麻信用分是某些金融机构做风险控制的参考,分数高的用户或许能更方便地拿到贷款或者信用消费的机会,这就更加激发了刷分的欲望。
芝麻信用评分体系的漏洞分析
芝麻信用评估依据多种信息,涵盖使用交易频率、社交网络状况、信用履行水平等方面,而分数造假者正是巧妙运用这一规则:他们借助频繁进行资金转移、伪造借贷活动等手段,刻意增加交易次数和“守信表现”,以此欺骗评估系统。但是,这些信息并非真实的经济活动,不能体现个人真实的信用水平,造成信用等级掺水严重。
风险传导至P2P行业
现在,一些P2P网站和芝麻信用联手,把后者当作风险控制的关键参考。像银湖网这类平台,会通过芝麻的评分来判定借款方的信用状况,信融财富这类平台则直接运用这个评分来做小金额贷款的审核工作。要是芝麻的信用评分因为刷分现象而失去准确性,P2P网站的风险控制能力就会大幅减弱,甚至可能因为错误地评估了借款方的还款能力而造成欠款无法收回的情况。
P2P平台的应对策略
一些平台已经察觉到仅依靠芝麻信用的弊端,转而运用自身风险评估体系实施双重核实。比如信融财富把芝麻评估的比重限定在35%到50%之间,并且增加了其他信用查询信息,意图减少可能出现的偏差。即便如此,要是芝麻信用的问题持续存在,P2P领域还得防范信息失实可能引发的全面危机。
行业呼吁完善信用评估机制
处理这个状况必须改进芝麻信用的评估机制,比如增强反欺诈检测、提升资料真实核查能力等。另外,网络借贷平台要构建更自主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防止过于倚重某个征信信息提供方。务必通过各方合作,才能有效抑制信用虚高现象,保障金融领域的平稳运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