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天下事/正文
信用评级乱象丛生:从掮客到买方的朋友圈灰色利益链曝光

 2025年09月03日  阅读 3

摘要:评级行业的市场地位与规模反差评级行业的整体体量并不算大,然而,论及对市场的震动程度,它却比那高达百万亿的债券市场要强烈得多。在债券发行这个环节里,评级公司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给出的评价会直接关系到借钱的花费、发行会不会顺利,以及投资人怎么想。但是,这种身份与...

评级行业的市场地位与规模反差

评级行业的整体体量并不算大,然而,论及对市场的震动程度,它却比那高达百万亿的债券市场要强烈得多。在债券发行这个环节里,评级公司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给出的评价会直接关系到借钱的花费、发行会不会顺利,以及投资人怎么想。但是,这种身份与产业体量的不相称,造成评鉴机构的权威性极度集中,甚至构成以评鉴机构为焦点的“社交圈”体系,囊括了核心成员、发行商以及相关服务单位。

“花钱买评级”的潜规则

债券市场上,有些公司为了得到不实的评级,会付出很多钱。比如,刚拿到最高评级,紧接着债券就违约了。这种情况多次发生,让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法院的判决虽然没说清楚收钱的是评级公司还是他们的人,但业内的人说,这种由卖方付钱的做法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信用评级的开销基本由出单机构自己负责,而客户付费的评估公司数量不多,造成评估结论容易受到私利影响。

评级机构的利益链与角色冲突

评估机构同分销商的互动情形十分错综。分销商,比如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手中掌握众多项目渠道,评估公司为争取订单,常常要跟分销商构建“同盟”。譬如东方金诚事件揭示,负责人崔润海既为某些公司评估提供便利,又为证券公司引荐发债业务并获取不正当利益。虽然企业最后有权决定,但分销商的引荐对评估公司的决策仍有重大作用。

评级虚高的系统性影响

不合理的评估等级已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种做法对投资选择造成的误导作用非常显著。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时,往往把评估结果当作挑选债券的关键依据。比如说,获得良好评价的债券可以直接得到部门层面的投资许可,而评价较低的债券则必须提交给总行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审批。这种安排促使发行人有很大意愿去付出“增信”开支来提高评级等级,而该笔开支或许会波及评级机构的各个部门(市场部门、评审部门、管理层),从而造成体系化的利益输送现象。

多方共谋下的利益分配

虚高的评级能够帮助发行企业减少资金筹措的开支,同时让中介机构与购买者以及相关人士得到好处。等级高的债券比较容易卖出,中介机构因此能拿到更多的中介费(远远超过评级开销),而投资部门也由于决策流程简化而得到更大的自主权。这种利益联合造成市场各方没有积极性去维护评级的公正,反而形成了“高等级—高回报—高收费”的循环。

行业顽疾与改革困境

评级行业存在恶性竞争和风险提示不足的问题,持续损害其权威性。虽然私募基金等投资方开始使用自有评级标准,但常规市场依然看重第三方评级数据。改变发行方支付费用体系、建立投资方监管制度是解决之道,可惜在当前利益分配模式下,真正变革举步维艰。要重塑评级机构的功能定位,必须依靠监管机构、市场参与方和评级组织协同发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3766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