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移卡再获重要支付资质
继美国MTL牌照后,移卡将于2025年在另一国家获得关键支付资质,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版图。这一进展标志着中国支付机构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深化,也反映出海外支付市场正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支付机构加速海外牌照布局
2023年以来,包括移卡在内的多家中国支付企业积极在东南亚、中东及拉美地区获取支付牌照。例如全球支付平台近期宣布获得阿联酋中央银行原则性批准,将成为国内首家持有阿联酋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机构。此外,空中云汇也通过收购墨西哥持牌机构及获得巴西牌照,成功打入拉美两大核心市场。
差异化牌照战略提升竞争力
不同地区牌照类型直接影响业务范围:
1. 欧洲市场区分PI牌照(限于账户信息汇总)与EMI牌照(可开展全面电子货币业务);
2. 中东地区如阿联酋牌照侧重跨境贸易场景适配性;
3. 美国MTL/MSB牌照体系更关注资金传输合规性。
移卡通过先后获取美国MSB、新加坡MPI等差异化牌照,构建起覆盖主要经济区的服务网络。
跨境支付成盈利增长点
行业数据显示,跨境支付业务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业务5-8个百分点。在境内支付费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头部机构通过三种方式突破增长瓶颈:
优先获取欧美、东南亚等核心市场稀缺牌照;
与当地银行及清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针对区域特征定制反洗钱/外汇结算解决方案。
本土化运营是关键挑战
专家建议支付出海需注重:
1. 设立当地法人实体降低政策风险;
2. 技术系统需适配区域监管要求(如中东的宗教金融规范);
3. 商户服务要融合本地支付习惯。移卡在马来西亚市场即采用“牌照+本地收单机构合作”模式,快速打开ToB跨境支付市场。
牌照布局反映战略方向
从移卡等机构的拓展路径可见:
2021-2023年侧重基础牌照获取(如美国MSB);
2024年起转向高价值牌照(阿联酋、欧盟EMI);
预计2025年后将形成牌照协同效应,构建全球清结算网络。
风险控制与合规投入
海外展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1. 部分地区反洗钱审查周期长达18个月;
2. 股东资质审查中常涉及实际控制人穿透;
3. 技术系统需通过PCI DSS等国际认证。业内建议预留牌照申请预算的30%用于后续合规维护。
未来三年行业预测
分析师预计到2026年:
头部支付机构将持有5-8张核心市场牌照;
拉美、中东牌照申请量年增速超40%;
本土化运营能力取代价格战成为竞争分水岭。
(全文共计1180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