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诞生的契机】
1月31日夜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涉及新冠阳性病例的小区名称。这种仅含文字的疫情公告,使民众难以清晰掌握风险区域,尤其当必须迅速规划行动路径时,更凸显其局限性。一位有医疗信息软件开发背景的洪俊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弊端,他利用自己先前制作地图应用软件的技能,着手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汇集为图形化展示。
【上线即引发关注】
在连续通宵工作后,"疫况"应用于2月1日凌晨零点零分低调发布。该应用主要作用是展示用户所在三公里范围内的确诊者信息,并依据风险程度采用不同色彩进行标识。当天上午,深圳居民老麦外出前使用该应用,惊觉自宅两侧两个社区均出现确诊案例,于是马上终止了行程安排。更令老麦感到惊讶的是,这款应用的设计者竟然是他熟悉的洪俊瑶。
【志愿者网络搭建】
那款小程序起初只涵盖深圳以及广东省内少数几个地方的信息。整理核对资料的任务量实在太大,单靠洪俊瑶一个人无法完成。老麦利用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号召力,很快拉起了一支超过百人的义务工作队伍。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成员负责搜集各地公布的疫情统计,同时利用多角度比对的方法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截至2月7日,这个小程序已经囊括了全国重点城市的确诊患者散布情况。
【技术运营的挑战】
用户数量迅猛增加,疫情信息急剧膨胀,小程序迅速遭遇服务器承载难题。众多云服务提供商虽然承诺给予援助,但服务器转移必须履行报备手续并暂停服务,这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疫情图谱来说无法容忍。紧要关头,腾讯给予了三个月的无偿云服务支持,同时某家规模较小的企业捐助了一万元人民币,共同减轻了运行负担。
【商业化的克制选择】
尽管众多知名机构表达了合作意向,例如OPPO、VIVO、360以及招商银行等,这些机构或寻求数据调用支持,或探讨商业合作可能,但该团队始终坚守公益原则,将此作为疫情应对的首要考量,并未因疫情而改变。与同期涌现的其他疫情信息平台相比,"疫况"从未有过任何商业化的探索,即便同类平台借助广告投放和电商引流,实现了可观的营收。
【隐私争议与应对】
小程序广受欢迎后,网上就此引发了对个人隐私的探讨。部分人担忧公开病患住址会助长差别对待,同时强调住址和感染风险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针对这些意见,工作小组表明:所有资料均源自各地卫生部门等官方机构的公开资料;对于定位不准的数据,将由当地热心人士手动校正;明确拒绝收录非官方核实的传闻内容。
【功能的持续完善】
在原有疫情示意图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又增加了专门针对医院的检索功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设计者计划把"疫况"发展成一个包含多种健康服务的整体平台,并且会融入更多关于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传播。这个小程序的实际应用,确实促进了部分区域疫情数据的公开化程度,有两个原本对信息公开比较谨慎的机构因此调整了工作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