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果失宠的标志性事件】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告,天猫超市的新鲜农产品经营职责由易果集团移交至盒马鲜生。这一决定标志着易果集团地位下滑的重要转折点。背后原因在于阿里巴巴集团对生鲜领域资源的重新规划。易果集团原先负责天猫超市的新鲜商品管理,然而盒马鲜生依靠更完善的实体店铺网络以及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发展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生鲜事业版图中的关键角色。
【B端转型的逻辑】
易果失去了天猫超市的经营权限,于是把业务重心移到了企业级供应链领域,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新鲜农产品种类五花八门,购买和配送的开销相当可观,而企业客户的需求比较平稳,订单数量又比较大,这样就能很好地降低成本。易果打算借助冷冻物流平台“安鲜达”,为盒马这些公司提供产品,以此来达成规模经济。
【冷链物流的野心与挑战】
易果曾经构想把安鲜达建设成大型冷链物流体系,贯通所有物流环节。不过,这个计划遭遇严重困难。冷链运输依赖专门化设施,好比全国铺设高速网络,成本高、耗时久。不少行业专家强调,生鲜产品供应链非常繁琐,缺乏统一规范,任何步骤都可能存在风险。
【与苏宁合作的局限性】
易果曾经和苏宁有过合作,为它的线上超市、苏宁小店等供货生鲜。不过苏宁自己已经买下了家乐福、天天快递,并且开始发展冷链业务,所以对安鲜达的需求不大。这次合作没有让易果的业务像预期的那样增长,反而让它冷链方面的弱点显现出来了。
【安鲜达的短板】
安鲜达起先是易果的公司内部物流单元,改行做社会性物流服务后,在系统构造、经营水平等层面显现出显著不足。比如,系统难以有效处理多个客户的订单分配,物流网线分布不均,造成服务执行开销大、交货时刻不固定。
【盲目扩张的代价】
2018年左右,易果开始涉足无人商店、无人货柜等全新领域,不过这些尝试全都落空了。这些计划耗费了巨额成本,最后迫使公司裁减人员并缩减规模。这种鲁莽的扩张暴露了易果在战略规划上的动荡,说明其没能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生鲜电商的重复建设问题】
新鲜产品网络销售变得流行,很多公司开始单独建立冷藏链,造成资源被浪费掉。业内权威人士透露,地面的销售场所已经拥有完善的冷藏设备,不过网络销售公司急着独立构建,没有考虑到联合运营的方案。相比之下,盒马决定和本地的公司联手,只负责建立最后的配送环节,因此减少了开销。
【供应链整合的必要性】
初级农产品领域经营主体众多,网络零售商若自行对接生产端,开销巨大。最佳途径是与供货方紧密配合,打造符合自身运营特点的物资调配网络。盒店虽然通过竞争胜出,却依然承受费用负担沉重局面,可见物资流通过程改进是一段漫长历程。
【冷链行业的进步】
中国的冷链运输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时,新鲜食品的损失程度达到20%到30%,到了2019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到10%,这是技术革新和通讯网络健全的主要原因。今后,新鲜食品电子商务平台和食品生产公司的供应系统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达成完全的配合,以便获得更高的运作成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