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学科建设期间,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自然融入所有课程。要创建带有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想品德体系,充分运用各类课程的教导作用。要着力推动"课程思想品德联合项目",形成思想品德课教师与专业课程研究室的经常性对接机制,促使双方教师合作准备课程,达成资源共用和共同进步。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挑选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让他们同时担任政治辅导员,为各个下属单位组织党课和进行指导讲座。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训项目。要充分运用基层教学单位的职能,把课程思政的讨论作为教研组、教学小组和课程单元的固定环节,营造整体参与育人的积极环境。
3. 完善支持保障机制
安排专门项目与资金,辅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方案。突出国家级课程思政标杆课程的指导功能,发掘优质范例和教学集体,形成跨学科的课程思政标杆体系。借助汇编典型资料和运用网络渠道,宣传推广成功做法。
4. 创新教学资源建设
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面整合进课程规划和育人蓝图里。依据国家发展目标,搜集学科成长历程和科技进步过程中的突出范例,构建专业思政素材库。例如把钱七虎专家报效国家事业的实践故事融入讲学之中,获得了显著成效。
5. 丰富教学形式方法
设计多元形态的课堂教学方案,促进与当代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借助"雨课堂"等网络平台开展混合式教育。注重学用结合,推行基地式、课题式实践训练,把教室拓展到博物馆和公司现场,组建校内校外学者联合打造的"育人精品课"。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