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的便捷性与风险并存
近年来,无需密码的支付手段因其便捷性,越来越受到众多购物者的青睐。去实体店购物,或是在日常使用的软件中消费,人们只需简单授权,即可完成支付,无需再麻烦地输入密码。依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所发布的《2023年移动支付个人用户使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移动支付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购物时曾经应用过免密支付,此类支付手段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展。然而,在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免密支付也隐藏着相当可观的安全隐患。
账户权限过度开放引发资金损失
无密钥支付得以实现,是因为客户允许机构获取部分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姓名、身份认证号码、资金账户编号等敏感信息。北京威努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架构师石凌志指出,如果机构的账户权限设置不当,这些敏感信息就有可能被不法人员盗取。部分客户账户的权限配置过于松懈,例如使用简单密码、没有开启二次验证,因此账户容易被他人侵占。一旦账户被不法分子控制,预设的自动转账功能反而会加速资金的外流。
黑猫投诉平台披露,针对免密支付的投诉累计达到六万件,其中多数涉及款项被扣除,原因在于用户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开通了相关服务,或者是操作上出了差错。一些投诉者称,他们完全不记得何时启用了免密支付功能,直到发现账户余额有所减少,才意识到其中暗藏的风险。
支付平台应加强安全保障
确保匿名交易过程,支付途径的安全防护非常重要。金融安全方面的专家强调,支付途径必须采用更精密的加密技术,以保护用户资料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私密性。此外,平台需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比如设定合理的交易限额,持续留意异常的转账行为,一旦发现可疑行为,立即通知相关用户,或者终止交易流程,以此来保障资金安全。
但是,部分平台的监管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用户指出,即便发现扣款不正常,申请补偿的过程也十分繁琐。针对这一点,支付机构说明,由于行业监管较为严格,平台几乎不会发生因自动转账导致的资金损失情况,同时也承认部分用户对个人账户操作的注意不够充分。
用户需提高风险意识
有些顾客对于没有密码就能付款的潜在风险了解得不够透彻。北京一位姓刘的男士说,他当初办理不用密码支付业务时,很少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对于交易金额的限定、扣款的方法等关键信息并不明晰。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了过多的权限,进而增加资金流失的可能性。
金融安全专家告诫,客户在开通免密支付功能时,务必谨慎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和商家,并且要定期检查账户的权限设置。客户同时要关注支付通道的账单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迅速采取冻结账户、联系客服等措施,以尽可能降低经济上的损失。
结语
无密支付虽然使用便捷,不过其中暗藏的威胁不容忽视。支付场所需要完善安全机制,而用户也应提高警惕,合理设置账户权限。只有双方共同合作,才能既享受便捷的支付体验,又避免资产受到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