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绑卡支付难题
七个月以前,外国人在此地的主要麻烦在于,他们的海外信用卡没法跟微信、支付宝这些国内常用支付软件对接,因为那些软件不提供跨国支付功能,所以他们在境内花钱时只能用现金或者实体信用卡,而且很多本地店铺又不太有刷卡的机器,2023年七月之后,微信和支付宝开始允许加上Visa这类全球信用卡,总算稍微减轻了用钱上的不便。
2. 注册验证流程复杂
即便解除绑定限制,支付应用的安全确认环节依然构成新难题。比如,微信规定非注册用户需经他人协助确认身份,这对刚抵达中国的外国友人几乎难以自行处理。现阶段,少数服务方尝试用海外信用卡取代社交认证,但应用范围尚不广泛。
3. 零钱包与支付限额
针对短期访华人士,微信增设“来华小额支付”功能,支持外国友人提前注入资金,以便扫码完成付款。不过,从防范虚假交易角度出发,单次转账额度依然有限制。比如,使用海外信用卡消费,倘若金额达到200元,或许会被系统自动叫停。官方说明,设置上限是为了避免资金被盗用,并且3%的海外卡手续费由相关国际机构负责,而少量交易的成本则由平台承担。
4. 生活场景的本地化障碍
一些提供生活服务的应用程序,例如美团买药,需要用户提交身份证进行实名验证,并且没有英文版本的操作界面,因此外国用户必须请中国朋友帮忙。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表示,这类情况在医疗、服务等经常使用的场合表现得特别明显。
5. 费率与政策优化空间
监管机构在促进减少海外卡支付手续费。假如跨国卡集团更改针对华人的定价策略,电子支付服务商或许会继续取消额度上限。另外,一些旅馆和旅游景点增设了外币兑换服务,不过服务网络不宽广,使用现金的便利性仍需提升。
总结:
办理银行卡、完成验证以及设定消费额度等环节,外国人的支付困难正在慢慢缓解,不过身份确认、语言匹配这类整体性难题还得多个单位联合解决。往后要兼顾安全与方便,靠技术改造和政策变动,来打造更利于国际间使用的支付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