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团伙的伪装与运作
这个犯罪集团安排周密,分成三个等级开展活动。顶端是幕后主使苗某,他负责制造虚假的企业资质证明等材料,给诈骗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中间层由朱某、刘某这些人在里面扮演中介机构的负责人或者资产购买者,直接去接触受害者。最下面一层是推销人员,他们通过电话联系全国各地的客户,用“高价回购网络名称”作为诱骗手段来吸引对象。
精心设计的诈骗剧本
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团伙人员会使用假身份并分别担任不同职务。比如,唐先生碰到的“陈经理”其实是嫌疑人徐某伪装的,而声称要购买关键词的“陈鑫”则由陈某扮演。他们虚构“李建国抢先注册关键词”等情况,诱骗受害者缴纳“版权撤销费”“资格认证费”等款项。为了提升可信度,犯罪集团还会寄送伪造的互联通址凭证,并设立虚假的查询网站。
受害人的受骗过程
唐先生的遭遇很有代表性。骗子先假扮做中间人,请他签了个三方文件,然后以“版权纠纷”为由,逼他交了1万8千块钱的服务费。紧接着,他们冒充“李建国”,声称要抢注外文版的资源,又让唐先生转了2万8千块。最后,当唐先生去找所谓的“客户”要定金时,对方就用拖延的办法不打算给钱,这样就把骗局给玩完了。
诈骗手段的实质与危害
检查机关经过查证,所谓的“网络关键词辅助业务”其实毫无用处。嫌疑人伪造高额购买情形,借助“优惠服务费用”或者完全虚构的项目来骗取金钱。在2017年4月到2018年9月期间,这个团伙一共欺骗了三十多个受害者,涉及的资金总额高达155万元。
司法机关的侦破与定性
部分涉案人员拒不交代罪行时,检察机关借助微信聊天记录、银行账户交易信息等确凿材料,并追踪资金流动核实诈骗所得款项。办案检察官吴悦强调,此类犯罪活动针对受害者在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欠缺,借助特定说辞和心里引导实施欺诈行为。
案件启示与防范建议
这件事告诫大家,对于“高价购置”“火速登记”这类说法要留意。进行网络资源交换时,要查证对方企业的背景,不要轻易相信没有身份信息的联络人。如果必须缴纳费用,一定要借助官方途径确认服务是否可信,以免陷入骗局的圈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