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续航:智能手表未能普及的关键瓶颈
智能手表面世已久,却始终无法做到广泛使用,关键问题在于电量维持不够持久。经常需要充电的情况,让很多人不愿意持续使用,特别是和普通手表相比,这个缺点更加明显。就拿苹果手表来说,研发人员一直把延长使用时间当作重要改进目标,不过实际效果还是达不到大家的期望。
苹果手表的续航目标与现状
据消息人士讲,苹果当前对电池续航的设定标准是:在“高负荷操作”模式下(例如执行大型游戏或复杂程序),电芯必须维持2.5个钟头;在“常规操作”情形下(诸如一般软件运用),期望能持续3.5个钟头。不过,这些指标仅是公司内部的检验指标,最终出厂的产品或许会受技术瓶颈影响而达不到这些要求。
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续航差异
苹果公司最初构想的智能手表,主要功能是显示时间,很少需要用户主动操作,希望以此达到持久供电的效果。然而在2014年进行测试时,要求手表在同时进行多种功能(比如监测运动、接收消息等)的情况下,能够支持19个小时的运行,如果只是简单待机,则能维持三天,进入休眠状态后,续航能力能达到四天。但结果第一代苹果手表并没有达到这些设计目标。
运动追踪功能的续航挑战
智能手表的一项关键作用是监测身体活动和健康状况。苹果公司期望,对于一次性的运动记录(比如不间断地跑步或骑自行车),手表的电量可以支持四小时的使用。然而,实际检测时发现,GPS系统、心率监测设备等部件的高能量消耗,使得电池的电量迅速减少。这一情况让苹果公司在改进设备硬件和保持功能完整性方面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电池技术拖累产品上市节奏
电池的持久能力直接关系到苹果手表的推出安排,原计划在2014年圣诞时段推出的时间表,因为电力的表现未能符合标准而被迫向后调整到2015年的上半年。根据非公开的消息,苹果公司制造了成千上万的测试样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压力检验(例如执行非苹果自研的应用程序),用以衡量实际上的持久性,但测试的成果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
充电技术的改进尝试
为了改善电量不足的问题,苹果改进了利用电磁感应的充电方法。但是,初步的检测表明充电所需时间比预想的要长得多,研究人员必须在加快充电速率和保障电池使用寿命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这个技术上的挑战更加突显了智能手表在方便携带和具备多种功能这两方面存在的冲突。
用户实际体验与设计初衷的落差
苹果虽然研发了多种省电方案,例如设定特定时间自动休眠或根据活动量调整休眠时长,但实际操作中多数人更偏爱具备丰富功能的人机互动,因而电池消耗速度与厂商标称数据不符。举例来说,长时间运行软件程序或频繁接收消息会显著降低电量,而仅作为装饰性佩戴的零使用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行业启示:续航仍是未来突破重点
苹果手表的情况说明了智能穿戴普遍遇到难题:动力电池改良迟缓,跟不上硬件配置与功能要求快速提升的步伐。要达成广泛使用,企业必须在电量储备、充电速度或节能处理器开发方面获得重大进展。不然,电力不足的问题会持续限制这类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