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改变中国游客消费方式】
中国旅客在海外旅行中,现金的使用已逐渐减少,移动支付成为主要消费手段。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中国旅客在海外购物、购票、办理退税等环节,能够享受便捷的“无需现金”服务,并且这种支付方式也成为商家吸引中国旅客,提供特别折扣的重要手段。
【全球商家争抢中国移动支付用户】
针对中国游客的结算偏好,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万店铺已接入中国主要移动支付渠道。一些店铺还推出了针对中国游客的优惠活动,扫码付款能够获得八五折的优惠。另外,十六个国际机场开通了手机扫码即时退税业务,其中欧洲有十四个,韩国有两个,显著增强了中国游客的购物便利。
【日韩的“支付焦虑”】
日本和韩国的商贩,由于中国旅客经常咨询是否可以使用手机完成交易,感到十分吃力。有位日本店主曾在网络论坛上寻求帮助,询问如何开通中国的移动支付软件。韩国的网上零售商,因为本地的支付方式使用起来不方便,导致许多顾客不再光顾。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依靠七亿部智能手机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已经迅速实现了现金交易不再普遍的目标,而日本百分之七十的消费活动仍然需要使用现金,这种情况在许多先进的国家中已经很少见了。
【欧洲市场的适应与挑战】
德国慕尼黑机场、巴黎塞纳河沿岸等热门消费点已完全接纳中国移动支付方式。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旅客每年在海外花费高达3000亿美元,其中德国就占了760亿美元。德国《商报》报道,中国在无线支付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促使欧洲加快改进支付体系,目的是为了吸引中国游客。
【安全与创新的双重优势】
移动支付虽然潜藏安全隐患,但中国的支付平台在信息加密和用户隐私维护上不断改进。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国家的传统支付方式运作效率不高,比如韩国民众曾经对多次支付不成功的情况颇有微词。
【中国模式对全球的启示】
移动支付在中国广泛使用,本国游客的消费方式因此发生转变,海外市场也受到推动而进行调整。日本金融领域对本土支付系统可能被冷落表示忧虑,德国及欧洲其他部分国家则正努力借鉴中国的做法。德国媒体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环节再次处于领先位置。”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