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保护:让敦煌文化永续传承】
19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首倡"数字敦煌"计划,运用精密拍照、立体构造等手段,对洞窟和典籍开展数字化搜集。现阶段,"数字敦煌"资料库已集成六千五百余项高清晰数字成果,囊括了莫高窟的彩绘图像、塑像作品以及藏经洞的典籍。这些资料借助"数字敦煌共享素材库"面向世界发布,供学术研究者与艺术创作者参考运用。此外,"云游敦煌"应用让用户无需离开家就能观看石窟整体景象,"数字藏经洞"计划借助游戏系统技术重现藏经洞过往情景,达成文物守护的技术革新。
【创新传播:构建多元文化共享平台】
敦煌研究院构建了全方位宣传网络:二零二三年新春期间上线的"线上观赏敦煌"系列微视频,由十五位经验丰富的解说员用中英两种语言介绍十五处著名洞窟,总观看次数突破一千万次。二零一九年开展的"敦煌艺术深度学习全国走遍"活动,访问了八十余所学术机构,借助壁画摹写、泥塑塑造等实践环节使传统文明焕发生机。全新制作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汇集了将近七万个文献的清晰图像资料,具备多种语言文字的查询能力,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敦煌学术探索的关键资源。
【青少年教育:培育文化传承新生力量】
自2014年开始实施的"莫高窟小小讲解员"计划,每年度在暑期召集本地小学生进行义务解说,迄今为止总共造就了八百多位青少年文化推广人才。该活动融合了历史学问与口才训练,孩子们穿着古代风格服装,用充满童趣的话语描述壁画传奇,既提升了个人素养也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归属感。2023年新推出的"莫高学堂"研学品牌,增设了壁画临摹、矿物颜料制作等实践课程,每期参与人数超过300人,打造了独特的文化教育结合模式。
【文创开发: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该机构推出名为"乐乐馥园茶咖"的产品,将敦煌图案与传统泡茶方式融合,设计的"飞天"图案拉花成为热门拍照点。"莫高和集"系列文化产品包含丝巾、学习用品等两百多种,其中九色鹿拼图获得全国文创竞赛最高荣誉。季节性发售的"莫高文化冰棍"采用三兔同耳、反弹琵琶的样式,每日销售量超过两千根。这些商品同时在敦煌的官方文创商店以及网络平台出售,每年的营业总额已经超过了150万元。
【国际交流:推动文明对话互鉴】
借助美国盖蒂基金会、英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协作,实施壁画保护技术的共同研究。2023年举办的"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吸引了25个国家的观众参与,借助VR技术达成跨国界的虚拟参观。该研究院还负责了阿富汗巴米扬遗址等6个国际性保护工程,将敦煌的保护方法推广至世界文化遗产的维护工作中。接下来打算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一起建立数字文化通道,让敦煌艺术变为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