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协议关联性问题
微博认证律师岳屾山表示,支付宝年度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之间没有必须绑定关系。用户即便撤销对协议的选择,依然能够正常查到账单。不过支付宝系统会预先设置同意协议的选项,这种做法或许导致用户在信息了解不全面时,就同意了个人信息的采集,甚至包括向其他平台提供数据。
2. 法律合规争议
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平台必须明显告知用户重要条款。支付宝把协议放在年度账单部分,并且默认选择“同意”,遭到指责为“暗中捆绑许可”。人们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和主动公开行为(例如展示账单)并不冲突——自主公开与被动许可有根本不同。
3. 协议的真实用途
《芝麻服务协议》之所以会显示在账单页面上,是因为支付流程需要获取“芝麻信用”平台的相关信息,比如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时享受免押金优惠的记录。如果用户之前没有注册过芝麻信用,那么在账单页面上选择同意该协议,既不会启动相关服务,也不会对账单的统计结果造成任何改变。该协议的条款与芝麻信用官方网站上公示的规则完全相同,其核心目的在于明确授权第三方机构访问和使用用户的信用数据。
4. 第三方数据调用的逻辑
协议里“持续查询”条款的意思是:当用户允许某个服务(比如单车免押金),那个服务就能即时知道信用分有什么变化。比如说,用户一开始授权时信用分是700,后来因为没遵守规定降到500,服务提供方就会立刻收到通知。协议也说了,就算服务停止了,芝麻信用也不会把以前的记录丢掉,但如果没有授权,数据就不会自己跑出去。
5. 隐藏的授权风险
律师在撤销委托时,察觉到“华夏信用卡”之类的未经本人同意的服务登记,估计系经第三方牵连间接受理了许可。此情形揭露了资料互通环节的隐秘性——使用者或许在未完全明了状态下,遭多次传递许可。
6. 用户的控制权
用户要求充分了解并自主决定,不能只被动接受系统预设的选项。支付宝把协议内容放在账单界面展示,虽然是为了实现功能,却减少了个人主动判断的机会。如果平台能够把账单浏览和同意操作分开处理,或者用对话框进行额外确认,很多矛盾或许就能化解。
总结
这一冲突凸显了公众对于信息掌控权的警觉性。公司必须在提升操作便利度和确保公开透明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免因系统缺陷导致信誉受损。个人用户应时常核对已授予的权限,撤销那些没用的授权,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个人资料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