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的内涵与意义
学校文明风貌的显著标志,展示了教育行政成果与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准,文明校园是其中的突出范例。教育主管部门同中央文明工作机构于2015年启动了这一全新平台的建设,它同文明城市、文明组织、文明乡镇共同组成了精神文明创建的核心项目。获得这一荣誉,既是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认可,也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持。
创建文明校园的六大价值
1. 提升学校软硬件建设水平
处理相关事务,有助于学校提升设施水平,美化校园面貌,健全管理规范,从而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打造更理想的工作学习环境。
2. 培育核心价值观
进行相关活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理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广泛传播。
3. 促进三全育人
创建组织有助于构建覆盖所有成员、各个时期、所有范畴的培养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迅速地实现提高品德水准、塑造健全个性的最终目标。
4. 营造文化氛围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凝聚师生力量,推动特色名校建设。
5. 实现协同育人
集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资源,为栽培优秀人才提供支持,形成协同教育环境。
6. 服务国家战略
创建工作直接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国民素质提升的要求。
文明校园创建四大原则
1. 价值引领原则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全过程,确保正确方向。
2. 师生主体原则
创建工作要贴近师生实际,让每位师生都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3. 注重实效原则
强调创建工作的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4. 广泛参与原则
推动创建延伸到班级、宿舍等基层单元,夯实文明基础。
测评方法与行为规范
文明校园的评定流程,主要运用文件审阅、现场查验、民众看法征询等手段,意图整体考核学校工作落实的真实效果。
"十不"行为规范要求包括: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不损坏公物
不浪费资源
不闯红灯
不说脏话
不沉迷网络
不在公共场所喧哗
不违反校规校纪
不参与不健康活动
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要点
1. 遵守基本规范
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和学校管理制度,维护校园环境。
2. 集会活动规范
大型活动必须按程序审批,依法依规进行。
3. 网络使用规范
文明上网,遵守网络管理规定,不传播有害信息。
4. 公共场所规范
在图书馆、食堂等场所遵守相应管理规定。
5. 课堂行为规范
提前到课,保持安静,尊重教师教学。
6. 作息制度规范
按时作息,迟归主动登记。
7. 生活习惯规范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公寓安全。
严禁使用违规电器,杜绝安全隐患。
大力实施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可以显著增强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助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