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加氢站产业链结构
加氢站行业体系由上游装置提供方、中游承建及管理方和下游使用端构成。上游涵盖制氢装置、加压设备、储氢容器、加氢装置等关键装置的供应企业;中游包含加氢站方案规划、工程实施及管理单位;下游主要是燃料电池动力的车辆、物流搬运设备等最终使用场景。
1.4 加氢站产业概述
加氢站属于氢能源配套建设,核心作用是给燃料电池车补充氢燃料。依据氢气供应方式,分为从外部获取氢气和在站内自己生产氢气两种模式,按照设施容量大小,又可划分为微型、中型以及大型加氢站。目前这个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增加资金用于建设加氢站设施网络。
2.1 加氢站行业国际市场分析
2.1.1 国际市场发展历程
全球建站供氢始于九十年代,首见于德国、美国及日本等先进国家进行尝试。新世纪以来,建设步伐显著提速,2015年之后更为迅猛。到2023年底,全球共建成的加氢设施数量已逾八百座。
2.1.2 技术动态
国际上,加氢站技术正在迈向70MPa的高压加注阶段,加注过程所需时间已经压缩到3到5分钟。德国和日本的相关企业在压缩机、储氢等核心设备方面持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智能化和模块化正逐渐成为新兴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1.3 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能源市场目前基本由Air Liquide、Shell、Total这些大型能源公司所把持,日本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领域的拓展。欧美公司倾向于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掌控,而日韩企业则更加关注在应用方面的推广工作。
2.1.4 国际市场发展趋势
到2030年,全球建成的加氢站规模有望超过一万座。其中,欧盟的目标是建造一千五百座,美国的目标是一千座,日本和韩国也各自设定了明确的建设规划。
2.2 加氢站行业国内市场分析
2.2.1 国内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从2006年开始建设加氢站,2016年之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到2023年年底,全国已经建成超过300座加氢站,它们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个区域。
2.2.3 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加氢设施普遍采用35MPa标准,70MPa类型尚在试验推广期。单座设施投入资金大约在1500至2000万元之间,日常维护费用十分可观。绝大多数站点依赖外部供氢,内部制氢比例很小。
2.2.4 主要地区发展情况
长三角区域建成的加氢站规模最大,数量占了全国总量的四成以上,比例非常突出;广东省和河北省等地的新建加氢站速度很快;北京市和上海市等都市正在推进示范性加氢网络的建设工作。
2.2.5 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国加氢站的建设规模将增至1000座,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攀升至5000座以上。各级正不断强化对加氢站发展的扶持,许多省市相继推出了相关的建设及运营补助措施。
5.1 加氢站技术参数
一般加氢设施的每日供氢量介于200至1000千克之间,储氢罐的承压值是35或70兆帕,供氢时的压力也是35或70兆帕。核心装置涵盖了压气机、储氢容器、加氢设备以及制冷系统等。
5.2 技术工艺分析
关键流程由四个步骤组成,分别是氢气的压缩处理、储存管理、降温处理以及加注操作。通过压缩机将氢气压力提升到规定储存标准,储罐负责暂时容纳,加注前必须将温度降至零下四十度以下,以此保障操作安全。
7.4 中国加氢站发展
中国的加氢站产业已具备较完善的配套体系,中集安瑞科、上海舜华等公司已在核心装备方面实现显著进展,国家层面,《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已清晰设定了加氢站的建设方向。
8.3 下游需求分析
当前,以物流车和公交车为代表的中型商用车是燃料电池领域的主要需求方,未来,个人交通工具市场有望持续增长,工业领域对氢气的利用也将逐步成为关键用途。
10.1 发展前景预测
全球加氢站数目将维持三十个百分点以上的年增长率。亚洲地区将出现最快扩张,中国、日本、韩国将主导市场进步。技术革新和费用降低是后续关键推动力。
11.3 投资建议
应当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的机器设备生产企业和地方上的领先通信公司,投资前要考察当地给予的扶持程度,氢气的获取是否稳定,以及使用氢气的各种方式是否已经成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