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群的营销乱象
吴女士的手机微信界面,持续被十几个短剧群组占据主导地位,她的家人和朋友的联络信息因此难以被注意到。当她向女儿寻求帮助时,她才意识到,这些难以退出的群聊现象,与某些企业微信用途的过度使用存在关联。不少人在浏览短剧内容或进行账号授权时,不经意间将企业微信账户添加为联系人,结果就被不断地邀请加入群组。
恶意营销的运作模式
据国内某MCN机构负责短剧推广的人员讲明,这系借助企业微信平台实施不良宣传的方法。使用者一旦接入企业微信界面,便会遭系统自动编入带有“新手妈妈群”“老年朋友群”等特定称谓的社群。这些社群内充斥着商业信息及引导性说辞,诸如“获取现金红包”“扫描二维码领取优惠”之类的信息。
平台回应与防范建议
官方渠道说明,个人可选择加入投诉群组,或关闭陌生人入群权限,以此抵御不良信息。不过,根据公开调查,部分年长者由于不熟悉流程,无法找到相关选项。
老年人成主要受害群体
湖南人高佳的爹爹因为参与短剧群组,被“9.9元解锁全部内容”的广告给迷住了,三年时间一共充了三万多块钱。诈骗团伙还假扮成亲戚朋友加市民赵某为好友,把他骗进“短剧帮助”的群里面,用“需要填写调研文档”的理由骗他参与一个不真实的计划。
技术霸凌与法律风险
杭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微信原本是用来进行工作交流的,但某些宣传账号利用老年用户在权限设置上不熟悉的缺陷,进行“强行加入群聊”的行为,这属于一种网络欺凌。浙江大学老年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文炯提议,相关应用平台需要增设“保护”功能,让老年用户的使用界面更加简单明了,同时要加强对恶劣账号的禁止措施。
家庭防护措施
家庭成员能够帮助老年人查看手机配置,可以下载防范诈骗的应用程序并启动风险提示选项。养老护理领域的张女士提出,老年人不要因为图小利而加入未知的群组,若遇到需要付费的情况,应当与亲属商量核实。
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对于不熟悉的网址、诱惑性的宣传,一定要小心,不要随便转钱或者透露个人资料。网络空间、家庭环境以及整个社会都必须一起努力,降低这种不良现象对年长群体的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