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功能引发社会关注
最近,网络空间中有关“停用无密支付和自动划款”的讨论十分火爆,不少网民讲述了因启用无密支付而遭遇资金被盗的情况,损失金额从几千块钱到几万块钱都有,无密支付虽然让付款过程更方便,不过也使得部分用户面临资金安全风险。
免密支付的工作原理与风险
无需密码的支付方式让用户能够不经验证就进行交易,主要适用于小金额、频繁发生的消费场合。不过,有些用户因为不清楚这项功能可能带来的问题,或者操作上出了差错,结果造成账户遭到不法扣除。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信息,这种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使用者里非常普遍,其潜在的风险波及面很广。
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成高危群体
儿童与老年群体是免密支付功能的主要风险承受者。未成年的孩子可能擅自进行消费,而年长者或因不熟悉操作误触开通相关服务,因而造成财产损失。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信息统计,涉及此类问题的反馈总数量达到六万四千条,使用者对平台未履行必要的提示责任表示不满。
平台推广与用户解绑困难并存
公安部门和相关组织多次告诫相关风险,但支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依然积极推广无需密码的付款选项。使用者表示,启用该功能的过程十分便捷,然而取消时却要完成复杂的程序。比如,要关闭微信的免密支付功能,通常要经过六个步骤,有些平台还把相关链接放在不易发现的地方,使得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不方便。
免密支付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调查发现,无需密码支付方式使每笔交易平均金额增加百分之十八,与此同时,商品退回比例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信用卡领域的专家董峥认为,这种支付手段或许会促使消费者非理性购物,一些网络平台因此每年增加的收入超过十亿元。
监管与平台责任待强化
国家对免密支付有详细规定,平台却常以“用户同意”为借口推卸责任。苹果账号被盗刷等案件中,支付公司风控管理松散致使盗刷行为未被阻止。权威人士指出,平台必须改进授权环节,银行和支付企业要增强对异常交易的审查,切实维护用户利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