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商业领域,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无所不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香港的支付市场,这两大强劲对手竟然携手合作,合力对抗一位实力非凡的本土对手——八达通。
香港支付市场格局
自1997年八达通系统正式亮相,它已经从最初的公交卡发展成了一个遍布香港的支付网络。据相关数据显示,全港大约有超过一万家零售店接受八达通支付,日均交易量高达1300万笔。在香港的电子支付市场,信用卡占据了80%的份额,而八达通则牢牢占据了剩余的20%。
支付习惯的差异
大陆消费者对手机支付的热衷程度与香港市民对使用现金的倾向形成了显著的反差,香港市民在进行交易时,仍旧保持着较高的现金使用比率,大约有40%的支付行为仍旧依赖于现金。这种使用习惯上的不同,主要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
1. 八达通系统已经足够便利,基本覆盖日常生活场景
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对个人隐私保护工作执行严格,若有人触犯规定,将面临高达100万港币的罚款。
3. 八达通提供不记名卡,即使丢失也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市场认知的鸿沟
监管限制与业务差异
香港金管局的监管政策为内地支付工具设置了较高门槛:
支付宝HK仅获准开展线上支付业务
微信支付HK额外获得P2P转账许可
与其他支付手段相比,八达通拥有线上交易处理、线下消费支付、个人间转账以及实体卡片使用等四大服务功能,其优越性十分明显。
内地支付工具的突围策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仍在积极开拓香港市场:
1. 聚焦八达通未覆盖场景
2017年10月推出"无现金街市"
相继接入香港出租车系统
2. 进入公共交通领域
2017年底进驻港铁系统
3. 拓展零售渠道
2018年6月入驻崇光百货
4. 营销推广
将香港纳入"双十一"活动范围
春节期间派发超1000万港币红包
当前市场现状
历经持续努力,支付宝在港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百万大关。尽管如此,其在市场渗透率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品牌连锁餐饮大多支持手机支付
本地特色餐饮仍以现金交易为主
八达通在小型商户中的接受度更高
对消费者的建议
现阶段前往香港,建议同时准备:
1. 八达通卡:覆盖大部分消费场景
2. 港币现金:应对不支持电子支付的商户
3. 手机支付工具:在特定场景更为便捷
在香港,内地支付工具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但新一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加之支付场景的持续拓展,手机支付在香港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尽管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八达通在香港支付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仍然稳固,其地位不易被动摇。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