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24日,正值云南大学从省立转变为国立的关键历史节点,校歌应运而生。时任校长熊庆来,作为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满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凭借其深厚的古文素养,创作了这首校歌词。歌词不仅描绘了云大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更蕴含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
校歌词作既成,遂由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兼哲学家赵元任亲自操刀谱曲。彼时,赵元任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昆明,凭借其在音乐领域的深厚功底,他被邀请为云南大学校歌创作曲调。此番合作,使得校歌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拥有动人的音乐旋律。
校歌以昆明特有的自然景观为起始,"太华山耸立,直插云霄;滇池波光粼粼,群山环绕"生动地勾勒出西山雄伟、滇池辽阔的壮丽风光。随后,"我校之盛,与山川之深广相媲美"将学校与这片壮丽的山河相提并论,彰显了云南大学的宏伟气概。
歌词巧妙地融入了昆明独特的气候元素,"北极低垂,赤道邻近,时节适宜,既愉悦又宜人",这不仅描绘了高原的地形特色,同时也展现了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这样的自然环境,为学子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校歌的下半部分深刻地展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创新"与"求实"构成了熊庆来校长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歌词中,"探索研究永无止境"的表述,鼓舞了师生们持续地探寻新知识;而"努力寻求科学真理"的呼吁,则体现了严谨治学的态度。
校歌中饱含着深沉的使命意识,"培育民族精英"彰显了培育国家栋梁的宗旨;"追求世界一流"则映射出追求卓越的壮志。这些言辞至今仍旧鼓舞着无数云大学子。
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校歌已转变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经课程。深入学习校歌、领悟其深层次的精神意义,成为每一位云大学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体验。借助校歌这一媒介,学校的历史传承得以保持,精神文化得以不断发扬。
云大的标志性建筑会泽院与至公堂前,校歌的旋律时常在此回响。这些建筑,它们饱含着深厚的历史印记,与校歌相互辉映,共同塑造了校园中独树一帜的文化风貌。无论是校园里的师生,还是已经毕业的校友,每当唱起校歌,都会油然而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之情。
2022年11月6日,一部全新制作的《云南大学校歌》音乐视频正式对外公布。此举使得校歌得以以更为时尚的形式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其独特的魅力。校歌音乐视频的问世,标志着云大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尊崇与缅怀。
校歌是云大精神的象征,记录了学校成长的足迹。自1938年问世以来,它不断鼓舞着云大学子勇往直前。在当今时代,校歌中体现的“追求创新、追求真理”的理念依旧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并将持续引导云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