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证方便快捷
从中国腾冲前往缅甸密支那去旅游,因为这毕竟是出国的情况,所以很多人的第一个疑问便是:“是否需要护照呢?”
我们没有办理护照和签证等这些繁杂的手续。我们选择了腾冲的三家持资旅行社,分别是永昌旅行社、玉都旅行社和五洲旅行社,其中选定了永昌旅行社。由旅行社的负责人陈兴磊带领我们一行 11 人提前一天前往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在那里办理了一张出境证,整个办证过程花费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把永昌旅游行社的陈兴磊电话推荐给大家,腾冲另外两家持资旅行社的电话分别是:五洲国际旅行社 0875-,玉都旅行 0875-
二、 可靠的同行人
在从腾冲开往密支那的旅游大巴上,映入我眼帘的第二位旅游界人士是导游刘家勇。他精神饱满,一路上不停地向我们讲述史迪威公路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国远征军赴密支那的对日反攻战役。车上年轻人占多数,他们似乎兴趣不大,甚至还传来了嘻哈声。这时,刘家勇自嘲地笑了一下,他说:“有一回,我带一群外地客人去观看梦幻腾冲,给他们讲解中国远征军的故事时,他们不理解,还笑。我真的感到很痛心,便对他们说了一句:你们呀,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车内一下子安静了,陷入了沉默之中。我也在这个时候,突然对这个质朴的小伙子产生了几分好感。
旅游局的副局长杨生聪同行并对我说,与在腾冲的景点相比,去密支那的这条游路是很遥远且颠簸的。导游的收入很低,然而刘家勇每次都能主动地带团前往那里,这是因为他对密支那怀有一份感情,有着一份情怀。
他去密支那的次数很多,可他说自己读书少,所以不会说英语和缅语。他坦诚地向我们讲述了这些,然而在我看来,这个导游是很靠谱的。
当然,去密支那不懂缅语是不行的。带我们此行的大巴车司机星位很懂缅语。他出生在密支那一个殷实的华侨家庭,性格温儒有礼。他对密支那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既当司机,又当“导游”。每次经过关卡,他都熟知所有的办理程序。他也能融洽地和当地人交流。
另外,一直随行并充当向导的是密支那金江汇旅行社的蒋总,他让我们充满安全感,他温儒有礼且仪表堂堂,他是土生土长的腾冲人,多年在密支那打拼并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密支那,什么“好吃”的,哪里“好玩”的,仿佛就像是他兜里装着的东西,随时能拿出来展示给我们,随时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全程没有进店购物,或许密支那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旅游意识。密支那的生活消费较低,我们在猴桥口岸每人大约兑换了 20 万元缅币,折合人民币 1 千元。四晚三天的时间,这些钱居然没有花完。
三、 有保障的住宿
我们的大巴驶向一座高大的水泥建筑,在密支那比较少见。那建筑上有灯厢闪烁,写着“密松酒店”。黄昏朦胧的光线下,一名缅甸男人身着保安服装,年纪稍大,正认真且卖力地指挥着交通。导游刘家勇借此发挥,告诉我们这个国家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不论贵贱,都会尽到自己的职责去做事。
进入酒店后,这个说法得到了证实。无论是门僮还是前台服务员,不管他们说的是汉语、缅语还是英语,态度都十分诚恳、认真且负责。他们很快就办理好了入住手续。当推开房门的那一瞬间,之前的所有担心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里的住宿条件究竟如何呢?缅甸人好像对住宿条件不是很重视,我们过去能习惯吗?去的时候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过去呢?这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其实在去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疑惑。洗漱工具、拖鞋、电吹风等各种生活起居用品装满了一箱子。然而,在这个相当于国内三星级标准的酒店里,这些用品几乎都用不上。因为生活必需物品在房间里都有,摆放得整洁干净。并且这里还有 Wifi,我们住在 6 楼,信号也很强。
环境很安静,一整晚都没有做梦。第二天在酒店里享用到了自助早餐,早餐很丰盛,有水果也有蛋糕。同行的人告知我,这个酒店的入住价格是 200 元人民币。
后来的两个晚上,我们入住的酒店名为“椰树春天”。这所酒店应当是目前密支那最好的酒店,价格大概是 800 人民币。它是一个森林花园式的别院,绿树相互遮掩,环境十分幽静。其建筑风格为英伦风,装修精美且富有艺术气息,处处都展现着低调的奢华。
酒店建在江边。早上,前往宽敞的餐厅吃早餐。拉开窗帘,依着窗边站立,便可以欣赏到江上那美轮美奂的日出。再往前多走一步,就能拥抱那和暖的江风,感受那温柔的晨光。
摄影师王立权和董诗虎,没有在意之前几日的奔波劳累。他们早早地起床,前往江边拍摄日出。当我们倚靠在窗边进行遐想时,他们扛着摄影机器归来。我们询问他们拍摄的情况怎么样,他们回了我一句:“太美了!”
江和酒店附近建有游泳池。早上或晚上去那里畅游,会有很舒适的感觉,就像鱼儿在水中一样。
离开大厅后,Wifi 信号会变弱。在这样闲适幽静的环境里,正好可以放空自己,让忙碌喧嚣的自己消失几日。
密支那这几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酒店服务业也在不断完善。除了密松酒店和椰树春天之外,美的亚酒店是不错的选择,密支那酒店也是不错的选择,双龙酒店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通讯手段有多种。一种是事先开通国际漫游。另一种是可以到密支那当地的手机店购买电话卡。当地卡使用起来价格较为低廉。并且密支那各个区域的信号基本都已实现覆盖。
四、 勾起味蕾的乡愁记忆
在密支那,每当到了吃饭的时间。杨生聪副局长会发出几声感慨,他说:“腾冲人应该来学习。学习什么呢?得先从做腌菜开始学起!”
腾冲人每天都离不开腌菜,其中密支那人做的腌菜很地道。是华人将最古老传统的腾冲腌制方法带到了这个地方吗?我们一直在创新发展,是不是无意中丢掉了很多更好的老办法呢?一个朋友说他的一家亲戚做的蛋糕很地道,是纯手工打造的。后来这家人移居到缅甸,以烤蛋糕为生。如今他们还经常带那种蛋糕回去给朋友,在国内已经很少能吃到那种蛋糕味了。
我在密支那吃到的第一个食物是芭蕉叶包饭。在一桌子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佳肴当中,我首先拿起了它。一打开芭蕉叶包饭,软糯的白米饭伴随着叶片的清香,沁入了我的肺腑,也拉动了我遥远的记忆。
在腾冲的乡村,春节时舂的粑粑是放在芭蕉叶里的。小时候,外婆给我一个饭团,还有一块豆腐和一块糕,她也喜欢把这些放在芭蕉叶上。那种香味让我一直觉得那是食物的原生味。那碗呢?难道连个吃饭的碗都没有吗?然而,你很快就会发现,抬着一片叶子这样吃饭既新奇又好吃,那绿色硕大的芭蕉叶简直就像是大自然为人特意而生的天然饭碗!把滴着酸汁的柠檬鸡丝夹放在饭中,那种可口让人停不下筷子;把散发着辣椒糊味的舂干巴夹放在饭中,那种可口让人停不下筷子;把皮焦肉鲜的烤鱼夹放在饭中,那种可口让人停不下筷子。
密支那的食物味道酸爽,很符合腾冲人的口味,并且是更纯正的腾冲人口味。在椰树春天入住的那几日,有一个早晨,我前往餐厅吃早点。厚重的餐桌上摆放着刀叉和筷子,既有西餐也有中餐。我正在犹豫该吃什么的时候,此次带我们出来踏勘路线的腾冲旅游局长卞善斌也走进了餐厅,他说要吃一碗“粑粑丝”,还说那是腾冲饵丝的“前身”。说起这普通百姓的吃食“粑粑丝”,仿佛勾起了他对过去的无尽回忆。
我要了一碗“粑粑丝”。入口时感觉细软,那劲道就如同童年的口感一般,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原来,腾冲饵丝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然而原味的“粑粑丝”好像被遗忘在了密支那。
后来在早市,竟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售卖稀豆粉。柜台上摆放着辣椒油、芝麻油、大蒜油、芫荽等与腾冲小吃摊一模一样的佐料。杨生聪和我,原本只是想尝尝它与腾冲稀豆粉的差异,用两元人民币买了一碗热的稀的。一口吃下去,感觉非常对口味,那是久违的腾冲老味道啊!接着又买下一碗冷却的稠的凉粉,将各色作料搅拌均匀,味道酸香滑爽。我们两人与穿着笼基的缅甸市民挤坐在一起,在异国他乡温热的早晨街头,吃得满头大汗,浑身满是满足之感。
“吃”始终是一次旅行的关键所在。我们此次出行,无论是在高级的酒店里,还是在街头的小摊位上,都能够品尝到一种仿佛曾经相识的、带有乡愁味道的食物。由此,我不禁产生了怀疑:这些传统的手艺,到底是从腾冲流传到密支那的呢,还是从密支那流传到腾冲的呢?
在路途中的七姐妹饭店,我们的味蕾被勾起了一丝乡愁。在密支那城中的景颇园,我们的味蕾被勾起了一丝乡愁。在密支那城中的香香手抓饭,我们的味蕾被勾起了一丝乡愁。在密支那城中的竹园餐厅,我们的味蕾被勾起了一丝乡愁。
五、 恩多吉湖会把你的审美提上新高度
别说腾冲很美。我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但当我遇见恩多吉湖的美时,我的审美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密支那归来后,感觉拍摄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致了!我们的摄影师段其集这样说道。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他拍摄过无数的绝色风景和如花美靥。然而,他却是第一次在密支那的恩多吉湖,用几千张照片将存储卡全部填满。其他摄影师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有一只搭载着柴油发动机的扁平小舟。它像一片叶子般在深蓝的湖面上漂流着,白鸥围绕着小船轻快地飞舞着,那景色美得让人惊叹,美得仿佛只有在梦中才能将其打捞起来。然而,这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为船的深度很浅,船夫穿着笼基和拖鞋,一身普通缅甸人的打扮,没有一个人穿着救生衣,也没有一件救生工具。
我们不知为何那般坦然,能够坦然地与自然融为一体。摄影师董子凡在水上完成了完美的航拍动作,其中有一次飞机被海鸥撞落水中,然而它却安然无恙,有惊无险。
恩多吉湖的湖心有佛塔。远远望去,佛塔在波光和清影之中摇曳着,仿佛海市蜃楼般神秘。在三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湖水会向两边退去,留下一条通往佛塔的道路,让人可以前去朝拜。而在其他季节,湖水是满满的,盈盈一湖,但却从未淹没佛塔。如果要寻找佛塔,就必须沿着水路逆流而上。它拥有美丽的传说。我们是否受到传说中神灵的庇佑呢?我们得以安然亲近这人间天堂的美。
我们划着小船靠近了湖对面的一个小村。这里的风光原始而生态,村庄朴实且纯粹。仿佛盘古刚刚开启了这里的天地,那种亲近感遥远得能让你的心灵颤动。一上岸,我就被同伴递来的一杯甘蔗汁“灌醉”了,这是心的沉醉。我一口一口品尝着,那滋味太清甜了。眼前有一些穿着花花绿绿笼基的人走来走去,他们说着他国的软语。不远处,有土墙连片的房舍,有篱笆围成的院子,篱笆上晒着的衣物,就像开在阳光中的花朵……我们分明就像陶先生一样,驾着一条船驶向了世外。
段其集扛着笨重的摄影机,仿佛在对我们诉说,又好似在喃喃自语:“这里一定会火起来。”我不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那语气中既有兴奋,又有担忧。
恩多吉湖距离密支那城市两百多公里,需要翻山越岭,道路十分曲折。然而,由于途中风景优美,大概不会让人感觉太累。在途中,你会看到大片大片的田园风光,还会看到风格独特的小村小镇。你会遇见驮着谷物的牛车,人坐在谷物上。如果运气好,还能遇见悠然走着的大象,主人骑在大象上……
六、 心灵回归,时光倒流三十年
密支那呈现出悠闲慵散的生活状态。人的状态是这样,山水田园的状态是这样,一棵树的状态是这样,一丛花的状态是这样,太阳的状态也是这样。太阳睡不醒似的,在晨雾里若隐若现,发着温黄惺忪的光。我好几次都分不清那是太阳还是月亮,也不知该起床还是该睡了。
这些景致朦胧,简易房屋呈现着淡淡光影,大树差天,农田稀疏地长着秧苗且覆盖着薄亮的水,在我们眼中便成了仙境。
在这里,蜘蛛是怡然自得的。它们在宽广的草地上搭建着帐蓬,这些帐蓬是白色的,像蕾丝一样密密麻麻。
莫干县、和平县以及瓦晓村、歪莫村等,还有诸多我们途经的地方,我无法译出这些地名,只是感觉它们都呈现出了中国集市的模样,那是三四十年前我对中国农村还存有印象的模样。
在一个小集市里,我看到一栋房子,它被标记建于 1986 年。由于几乎没有新的房子,所以这栋房子看上去很新。此刻,我们仿佛穿越到了 33 年前,那时交通主要靠步行,有少量的单车和摩托车。农人们挑着一担一担的芭蕉来售卖,这些芭蕉不称重量,黄灿灿的一大串折合人民币 2 元钱。
或许你会觉得它比中国落后了几十年,比发达的西方国家落后了上百年。然而,倘若你仔细思考,难道人不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吗?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地球上依然还留存着这样一个地方,可供我们去回味。倘若你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模样,那就请到密支那去寻找吧。
保持年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生活变得慢而简单。
七、 一定要去看望的他们
在腾冲拍摄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段亦宏的声音极为震人心魂,仿佛还在我的耳畔回响着:“走,我带你们回家!”
然而七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在密支那进行了浴血奋战,为抗日之战保障了“大后方”的许多远征军,以及他们的遗骸,都未能回到家乡。
“可怜那无定河边的枯骨,那依旧是春闺中梦里之人。”他们总是令人魂牵梦绕却又虚无缥缈,也未曾想到,有一天我会实实在在地来到他们身旁。
在到达密支那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完全没有准备且毫无意识。接着,我们跟随蒋总走向一所学校。恰好赶上学生放学,在那欢声笑语之中,如同潮水般的缅甸少年们带着鲜活的气息朝我们涌来。
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如今这片土地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校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校外能听到鸡鸣狗吠之声。蒋总向我们讲述,在这所学校的下方,掩埋着远征军的遗骸——或许,我们的脚下就有着……顿时让人感觉如芒在背,冷汗直冒。
他带我们走进一户人家,然后指着他家院中的一棵大树以及树下的一个土堆说:“这里,有很多,我也曾带人来挖走过几具。”我们一行顿时无法控制自己,泪流满面。那种锥心且无奈的悲痛让我们显得不知所措,茫然地四处张望。此时,我们抬头看向这家主人,他正在一角用同样茫然的目光向我们看来。
据说小院时常闹鬼,半夜能听到年轻伤兵的哭泣声,还能传来枪炮声和马嘶声。但令人不解的是,主人为何不搬走呢?他似乎对我们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依旧过着他自己的日子。在我们到来之前,肯定有很多国人来过,当他们面对他家时,都不约而同地悲痛到了极点,泪水洒向天空,而他家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
我们的脚步如同心情般沉重,艰难地转身离去。刘导说要去拿钥匙,我们正疑惑是什么钥匙呢,却见他走在前方,打开了路边的一道铁门,一座纪念碑突然出现在眼前,它像一把锋利的剑直指苍穹,上面写着“二战中国远征军、盟军忠魂牌”。
卞局长走在最前方,他脱帽致敬,此刻已经无法说出一句话,眼角闪烁着泪花,带着我们一行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有一个华人墓是很幸运的,华人们在这里为英烈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还有这么一个地方也是幸运的,它让后人的哀思有了寄托。
墓地边有紫色的野花盛开着。风一吹,这些野花便飞舞起来。诗人穆旦的诗句仿佛正是对这一情节的描写:“你们的身体还在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此刻,泪水瞬间又止不住地往下流淌,心痛得让人无法正常呼吸。
离开密支那的那个清晨,我们做了一件极为慎重的事。我们前往早市,购买了菊花,将其扎成花束。同时,我们还备好了酒水。之后,我们再次来到忠魂碑前,挥泪与它作别。
卞局长沉声说道:“青山不老,后会有期。”
如果你前往密支那,务必去看望他们;我认为你应当去密支那一趟,去瞧瞧他们……
英烈祭拜的地址在密支那第二小学附近,忠魂碑树立在打拱华人墓园。要提前准备好菊花和酒水。
文 李燕滔
图肆方影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