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不点击陌生链接”就能够防止被骗吗?2024 年国家反诈中心的数据让所有人清醒。50 至 60 岁人群遭遇 AI 诈骗的概率,比 20 年前的传统诈骗要高出 9 倍。当骗子利用你朋友圈的生活照合成“父亲住院”的视频,用家庭群的语音克隆出“女儿借钱”那种急吼吼的语气时,我们眼中“精明了一辈子”的父母,正身处 AI 编织的“数字陷阱”中,令人心惊胆战。
查理·芒格称:一个人若仅有一把锤子,那么在他眼中,任何问题都仿佛是钉子。当遭遇 AI 诈骗这把“高科技锤子”时,我们应当给父母配备一套“智能盾牌”,而非仅仅进行无效的“口头叮嘱”。
一、AI骗子的3张“伪装面孔”,专挑父母弱点打
1. 声音诈骗:0.5秒攻破“亲情防线”的克隆术
杭州陈叔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女儿”的哭腔:“爸!我在国外遭遇抢劫了,护照和银行卡都不见了,快给我汇 8 万救急!”那带着鼻塞的哭音,以及喊“爸”时尾音的颤抖,完全是女儿平日里撒娇时的模样。而真相是:骗子利用短视频平台的 3 条 15 秒语音,通过 AI 声纹建模技术,仅仅用 10 分钟就生成了极为逼真的“女儿求救声”。
2. 视频造假:会眨眼的“领导”让退休干部秒变“提款机”
某高校的退休教授张阿姨,在微信视频中看到“校长”一脸愁容。“老姐姐,我老伴住院了,急需手术费,先借 10 万让我周转一下吧?”从高清画面来看,校长推眼镜的习惯动作以及说话时喉结的起伏,都和平时一模一样。原来,这是骗子利用 AI 视频生成技术,将公开演讲画面中的人脸进行替换,并且合成了语音的“深度伪造”骗局。
3. 数据陷阱:比子女更“懂”父母的“贴心骗子”
爸爸收到“社区医生”的私信,内容是:“王叔,您上周体检显示血糖偏高,点击链接可领取免费血糖仪,地址还是 XX 花园 3 栋 201 吧?”这样精准的个人信息以及关切的语气,使得 62%的中老年人放下了戒备。这些“定制化诈骗”的本质在于,黑客通过家政 APP、老年大学报名系统等渠道窃取数据,然后用 AI 生成“专属剧本”。
二、给父母的“AI防骗三件套”,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
① 信息验证:给亲情通话装个“防伪校验码”
设置“家庭密匙”:与父母约定专属的验证问题,像“我初中班主任的姓氏是什么?”以及“咱家第一台电视机的牌子是什么?”AI 不能够调取这类私人的记忆,然而真正的子女在回答时会自然而然地添加细节(例如“王老师,总是穿着蓝色裙子的那个”)。
动态视频考核要求在视频通话时做出指定动作,例如“用左手比个 OK”以及“眨三下眼睛”。由于 AI 生成的视频难以实时处理这些非常规动作,所以会出现画面卡顿或者表情僵硬的情况。
- “1-3-24”转账法则:
1分钟冷静期:接到转账请求先挂机
有 3 种验证方式,一是拨打子女常用的电话,二是联系子女的配偶,三是查看子女朋友圈的最新动态。
大额转账需要等到次日白天,因为 24 小时延迟,骗子通常很难有耐心等待超过半天。
拜伦曾言:“衡量朋友的真实标准在于行动,而非言语。”让父母学会用“行动验证”去取代“直觉信任”,这乃是抵御 AI 情感操纵的关键所在。
② 权限管理:给手机筑起“数字防盗门”
关闭“危险权限”三步骤:
1.打开设置→应用管理→权限管理
找到“麦克风”,将“始终允许”改为“仅使用时允许”;找到“摄像头”,将“始终允许”改为“仅使用时允许”;找到“通讯录”,将“始终允许”改为“仅使用时允许”。
特别要注意的是,需关闭“未知应用安装权限”,这样能避免父母误装上恶意软件。
开启“长辈模式”防护罩:
在微信或支付宝中,可在“我”这个选项里找到“设置”,然后打开“关怀模式”,这样就能屏蔽复杂功能以及诱导链接。
手机系统方面,华为的“简易模式”能够隐藏危险设置入口,从而降低误操作的风险;小米的“极简模式”也具备隐藏危险设置入口的功能,同样可以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定期进行“数据断舍离”:每个月帮助父母删除那些没有备注的陌生号码,并且删除半年都没有使用过的 APP,同时将朋友圈设置为“3 天可见”。
AI防骗自测题:你和父母的“防骗默契度”及格了吗?
妈妈接到了一条微信,内容是“外孙被老师批评”。对方还准确地说出了外孙所在的班级以及座位号。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A. 马上回复“老师辛苦了,我们会教育孩子”
B. 拨打班主任备案电话(非微信中的号码)核实
C. 问“我外孙昨天穿的什么颜色运动鞋?”
爸爸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医保停用”,同时还附带了一个“更新医保卡”的链接。正确的步骤如下:首先,爸爸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然后,仔细查看短信的内容,确认其真实性;接着,不要轻易点击链接,而是通过官方渠道或拨打相关客服电话来核实情况;最后,根据核实后的结果,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医保卡的更新等操作。
A. 点击链接按提示操作
B. 拨打医保热线咨询
C. 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自查状态
鼓励读者带父母一起进行测试,然后可以在评论区晒出“家庭防骗分”。答案在文末。
现在就做,比任何提醒都有用
立刻完成三件事:
打开手机,将父母的常用联系人设置为“星标”。同时,教会父母“只接星标电话”。
转发这篇文章至家庭群,使用你们的“家庭密匙”留下留言,例如“咱家第一辆自行车品牌加上今天的日期”
点击下方卡片,然后预约“银发数字课堂”。下周会进行直播,在直播中会教父母识破 AI 诈骗的 3 个“视觉漏洞”。
数字时代存在“父母保护战”,这并非是阻止父母接触科技,而是要成为他们的“技术后盾”。每天花费 5 分钟陪父母进行一次权限检查,这种行为比进行 100 次“别被骗”的口头提醒更有效果。要知道,对于父母而言,你的耐心就是最好的防骗疫苗。
自测题答案
1.BC(A选项可能暴露更多信息);
2. BC(A选项直接点击链接有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