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属于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思想开放且消费潜力巨大。然而,资金匮乏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购买力形成了限制。从大学生长期的信用还款能力方面进行考虑,发展校园金融成为了解决学生当前资金供需矛盾的主要方式。但传统商业银行却忽视了校园金融业务,同时央行征信系统也缺乏大学生正常的信用信息数据,这就使得校园金融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信用记录
学生理财能力差且信用观念淡薄,所以各种信用违约事件接连发生。2009 年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后,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停止,学生金融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此后,部分银行虽然仍推出大学生信用卡,但是信用额度很低,授信也很严格,并且要求获取具有偿还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的书面担保。现农行已停止发行学生信用卡“优卡”。浦发银行高校学生青春卡等信用卡仍在发行,然而在无父母担保时,其透支额度为 0,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旺盛期的大学生群体。校园消费金融发展亟需新的出路。此时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为弥补银行在校园金融服务中的空白提供了可能。
客体特征对市场特征起到决定作用。互联网金融与校园金融在属性方面有着天然相近的基础。学生群体具备创新性、流动性和成长性等独特属性,这些属性为校园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互联网金融是对银行传统业务涉及较少或尚未涉及的领域进行补充。它将“长尾理论”成功运用到业务中。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为互联网金融介入校园金融市场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学生客群具备创新性思维,他们的消费观念趋向于开放。并且,学生客群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客群的这种对新事物的推动作用,为互联网与校园金融相互融合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学生群体具有成长性。这就要求校园金融产品能够以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突破学生大学 4 年的服务时限。在学生处于不同人生阶段时,为其设计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所以,当学生的投资、理财、借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时,他们更容易接受互联网金融这种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支付宝推出的“蚂蚁花呗”是以用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以及还款状况为依据,为学生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其信用额度通常在 1000 到 5000 元之间。与银行信用卡相较而言,这种互联网消费信用产品在开通方面便捷且高效,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校园金融在学生客群服务延续性方面的缺失,降低学生毕业即流失的情况。
开辟校园成长链金融新道路
学生是优质客群且极具成长性。这种成长性体现在学生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以及毕业后的社会化过程这两者的总和上。把握学生客体的成长性,发展学生成长链金融,对于提高校园金融发展的持续性很关键。同时,随着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校园金融客户的终身需求总额难以预测,其量级可能达到十万、百万甚至千万。大学生的信用能力具有长久的特性,不会因当下的少量坏账就对未来的信用状况产生影响。学生信贷和消费金融产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学生的家长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通常会对学生贷款起到一种隐性的担保作用。在学生无法按时还款时,家长为了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一般都会代替孩子偿还贷款,从而降低了坏账的发生概率。从一生的角度去对学生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判断,这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在探索校园金融发展模式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因此,校园金融以互联网金融思维来定位,应从学生客体的终身角度去考量。创新校园成长链金融,需针对学生群体高成长性的特点,从娃娃时期就开始抓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市场进行布局,着重发展高端人才的校园金融市场,同时将其拓展至广阔的学生毕业消费场景,以此来培养金融平台的终身客户。基础教育市场处于培养小型用户的基础阶段。由于学生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可以适时推出兴趣班、课外辅导类的分期产品。这样能帮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校园金融产品,从而为企业的持续性经营奠定基础。平台企业在大学生市场应重点发展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大学生分期信贷平台、助学贷、易学贷等。通过提供便捷、低廉且高效的金融服务,来增强大学生的消费粘性。在毕业生消费场景中,校园金融业务的范围得以拓展。它从学生群体拓展到了毕业生以及白领阶层。为这些群体提供了房租分期等服务,还为他们提供购房装修贷款等服务。甚至还面向公司高管、大学教授等精英人群提供了大额贷款服务。从而形成了具有成长性的金融服务链。
创新驱动校园金融发展内核
校园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产品服务较为单一,既缺乏用户的延续性,也缺乏创新性。主要包含三种简单模式,一是能满足学生购物需求的分期购物平台;二是用于大学生助学的贷款平台;三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的增值服务。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创新,产品层次较低,导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品聚焦于大学生就学期间,没有进行消费场景的拓展,致使学生用户群出现毕业就流失以及消费高额且低频等状况。像最早在 2013 年 1 月和 2014 年 3 月上线的分期乐、趣分期这两家大学生分期平台,它们都自建了 P2P 理财平台,借助商家入驻或者部分自营的途径,为大学生网上购物提供分期服务,却缺乏产品的多元化。当前国家监管层面对于校园消费金融的发展态度不明确。缺乏关于校园消费金融平台运行资质以及类虚拟信用卡合规性内容的相关规定。这使得学生的接受程度较低。多数仍以线下推广作为主要方式。运营成本较高。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
创新校园金融发展的内核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能够提高用户的粘性。同时,要摆脱那种仅仅依靠降低贷款利率以及额度来吸引用户的传统营销方式的局限。打造一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消费场景”模式。以分期服务作为入口,将金融资源与消费场景进行整合。通过沉淀用户和征信数据,建立起一个在线购物与各大电商网站一体化的虚拟平台。把分期购物拓展到教育培训、旅游服务、生活娱乐等服务场景。同时,要重点拓展针对精英人群的金融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技术、资金以及货源等必要支持,挖掘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商机。在线下市场推广方面,要注重节约成本,多运用培训、任务以及比赛等管理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团队,培养一批初始用户,让他们成为“校园大使”,从而带动产品的推广。
协调普惠金融与市场金融的关系
学生客户既有发展潜力,又有现实弱势,属于典型的“长尾”客户群。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客户具有普惠性,这对校园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发展校园金融,一方面是要拓展金融服务的新市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和挖掘学生的消费及金融潜力,为学生提供普惠式服务。创新“互联网+校园金融”模式,首先要以服务全国高校学子为基础,将普惠金融作为主要的营销策略,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金融。
在校园服务阶段,其一注重校园金融产品的服务质量与优惠活动,会向学生客户适度让利。其二积极推出针对贫困学子的勤工俭学计划,以此来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方面的问题。同时,以提高学生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同感以及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来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爱学贷金融平台于 2014 年上线,它是专注于大学生创业的天使投资机构。其主要投资领域是互联网,并且结合了线上线下资源,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三是积极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学生信用评级体系,为参与互联网校园金融的每位学子用户提供客观的职业能力、消费能力和信用程度评估报告,帮助学生积累个人信用,为其进入职场提供权威、透明的参考数据。在毕业跟踪服务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经验。此时,服务营销模式需要转变,应以市场化金融服务为主。并且要与学生毕业之后的消费金融服务方进行数据对接,以此来实现校园金融服务模式的二次转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