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始终关心教育这一大事,他多次着重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今年开始,国家领导人在诸多场合都对教育问题进行了谈论。
2021 年 3 月 22 日至 25 日期间,国家领导人在福建进行考察。25 日上午,国家领导人来到福州闽江学院进行考察,在此期间,他向师生们挥手致意。图源:新华社
一
3 月下旬,国家领导人抵达福州闽江学院。踏入这所他曾担任校长的学校校园,过往的事情涌上心头。
当年,存在师资缺乏、校舍短缺、教学设备欠缺等情况……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现场办公,甚至有一年的年夜饭是与师生们一同吃的。“我接手的是被‘黄牌警告’的局面。我认为,既然担任了这个职务,就应当实实在在地当好校长,为学院办些实事。”国家领导人说道。
如今,国家领导人重返校园,感慨不已。过去的那片地方很小,就像巴掌那么大。而现在却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这其中的沧桑变化,令人感叹!
国家领导人就学院今后的办学方向说道: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呈现出金字塔形的结构。高校一方面要去培养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树立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从而培养出青年一代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
4 月,国家领导人针对职业教育工作给出了重要指示。此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出数量更多的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这些年,中国存在不少核心技术遭遇“卡脖子”的情况,而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人才培养。在这之中,高校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 月 19 日,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校庆日临近。国家领导人前往清华大学进行考察。他表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以及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都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要思考国家所想的,着急国家所急的,满足国家所需要的。
高等教育的建设不存在捷径。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依靠一流大学群体来给予有力的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以及质量对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领导人在此次清华之行中坚定地表明:中国教育具备培养出大师的能力。我们应当拥有这样的自信,去开拓视野,做到兼收并蓄,踏踏实实地把中国教育办好。
2021 年 3 月 6 日,国家领导人前往看望参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以及教育界的委员们。接着,他参加了联组会,在此过程中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图源:新华社
二
办好中国教育存在不少难点和痛点。校外培训的广告四处皆是,家长和老师都秉持着“唯分数论”的观念,学区房的价格不断地“屡创新高”……这些教育方面的痛点在今年 3 月的全国两会上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 月 6 日,国家领导人前往看望参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与联组会,以听取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委员们对于当下的教育问题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家领导人在听闻后,感触颇深地说道:“培训方面的混乱状况,可以说是极为难以治理的顽固病症。家长们一方面都期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落后。”别的孩子都学了那么多,咱们要是不学的话可不行啊。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学。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去解决。
“家长焦虑”的背后,存在着“唯分数论”的指挥棒。国家领导人指出: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应该过度看重分数。分数只是一时的收获,需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去看待。倘若最终未能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就是不合格的。当下的孩子,心理问题比较多,有些很小的孩子就已经有一大堆心理问题了。
在联组会上,国家领导人谈及了教育公平。他表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并非能一下子就做到,即便在北京,这个问题也较为突出。正因如此,学区房的加价幅度很高,大家都纷纷往好学校的片区聚集。同时,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些教育问题存在已久且弊端明显,它关系着亿万家庭,同时也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破解。
2021 年 6 月 7 日至 9 日期间,国家领导人在青海进行考察。7 日下午,国家领导人来到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的阅览室,对社区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课后托管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解。图源:新华社。
三
5 月 21 日,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了诸多文件,其中之一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会议指出,要减轻学生负担,其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确保做到应教尽教,以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6 月 7 日,国家领导人前往青海进行考察。在西宁市的一个小区内,有一个综合服务中心。此时,刚刚放学的孩子们正在这个“四点半课堂”里写作业以及做手工。
孩子们放学后,需要有人去接。国家领导人强调,首先这一任务应由学校承担,学校不能将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给社会。学生基本的学习,应当由学校里的老师负责。不能在学校不做本职工作,却出去搞校外培训,否则就颠倒了主次。如今教育部门正在对这种现象进行纠正。
课后服务在学校、社区、家庭之间实现无缝对接,能让孩子们得到妥善照看。这既是千家万户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道关乎群众是否满意的必答题。
7 月 25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意见》的全部内容。这份文件是由中办和/or 国办联合印发的,它彰显了中央推动教育改革的坚决决心。
让学生回归校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吃饱”并且“吃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以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同时为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资本化运作、超标超前培训以及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等问题设定了“红线”。
《意见》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即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要在 1 年内有效减轻,在 3 年内成效显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大力推进。国家领导人强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紧盯不放,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文/鹤鸣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