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同事口中听到的一句话为:每天总是在忙碌着,可却不知道自己忙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忙着备课,忙着上课,忙着改作业,忙着钻研教材,忙着听课评课,一直都没有偷懒。然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学习兴趣在不断减少,课堂气氛变得越发沉闷,后进生群体逐渐壮大,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在直线下降。这样的事实让人非常痛心,我相信这也是一直困扰我市大部分一线教师的难题。
看来要改变我们课堂“不堪入目”的现状,一线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努力。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们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俗来讲,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在学业方面有收获、有提升、有进步。具体而言:在认知层面,学生从原本的不懂变为懂了,从知之甚少变为知之较多,从不会转变为会了;在情感方面,学生从原本的不喜欢转变为喜欢,从原本的不热爱转变为热爱,从原本的不感兴趣转变为感兴趣了。
我们在教学中要怎样做才能让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呢?怎样用最少的讲授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将从以下这些方面展开探索研究。
一、打造有效课堂
教学效率存在高低差异。每位教师都在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常用“高效”或“实效”来表达这种追求。虽然无效的课堂教学似乎不存在,但低效的现象却经常能看到。
对课堂有效性进行评价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而是看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学习结果。无论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样,多么受学生喜爱,倘若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低效的。
1. 莫把热闹当高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已成为小学英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在许多教师的公开课中成为最耀眼的亮点。然而,在广泛运用游戏活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之处。英语课中“为游戏而游戏”的现象较为常见。一节课结束后,课堂看上去十分热闹,每个人都在活动,又唱又跳。然而,一节课结束后,却没有学生学会原本应该会说的英语。另外,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好几个游戏活动,学生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地玩,兴奋得不得了,但却忘记了自己正在上英语课,正在学习英语知识。
在这样的英语课里,游戏活动仅仅给学生提供了玩耍的契机,无法达成借助游戏来辅助教学的目的。学生“在玩中学习”的时间偏多,而练习的频次与密度却偏低。教师过度关注形式上的热闹,将语言课的实质给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性不够强,无法切实提升课堂的实际效果。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英语课堂,这个课堂要真实、自然且和谐,并且能够着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 莫把进度快当高效
“要向课堂的 40 分钟追求效率”已成为大家熟知的教育口号。有些教师为追求所谓的“效率”,在一节课 40 分钟内都在讲授知识,使学生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他们生怕一放松就会错过某个新的知识点。实际上,这种“高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喘不过气,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并且对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刚开学时,每个学生都兴奋期待,对学习满怀兴趣。然而两三周过去后,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变差。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乐意听教师讲课,可过了五到十分钟,还能聚精会神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开小差的学生却越来越多。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如此大的转变,我认为不是他们不想学习,而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应调节教学进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非让学生去适应自己的教学进度,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教学进度超过自身学习接受度而放弃听课和学习。
二、营造有趣课堂
一些教龄较高的同事表示,自学校联合办学之后,生源一直不佳,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理想。在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各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教师往往除了抱怨,就是生气。归根结底,学生在课堂上调皮走神,多半是因为我们的课堂缺乏情趣,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英语这门课程诞生之后,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讨和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这可以看出“兴趣”是很重要的。
1.创设课堂学习氛围
学习英语其实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缺乏英语的语境和氛围。因此,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的原则应该是在教学的第一时间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来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有些教师上课伊始就讲授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之时,长时间无法进入角色,仿佛置身云雾之中,这对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产生了影响。
2. 多点幽默,少点谴责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言:“教育家最为重要且居于首位的助手乃是幽默。”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里察觉到,幽默在教学领域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更是如此。一堂获得成功的英语教学课通常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的。
幽默能让课堂气氛融洽且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放松,以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它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相反,有些教师一上课不是对学生劈头盖脸地批评,就是让这个学生罚站、那个学生罚抄,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和抵触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三、塑造有序课堂
在常态课里,教师通常会通过制止或者批评学生的违纪行为来保持课堂的秩序。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没能维持住课堂秩序,反而让学生的违纪行为对课堂的破坏力和破坏面都增大了。
好学生和差学生,我们的课堂都要向他们开放。我们要防止学生在课堂中调皮,要想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着眼群体
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经验:备课之时,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些游戏或小组活动,期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序地开展这些活动,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常常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往往会气急败坏,大动肝火,狠狠地批评一顿之后,游戏活动继续进行,但收到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想到课堂管理时,很多教师会想到怎样制服调皮的学生。大家虽在想办法,但调皮的学生似乎越来越多。这表明在课堂管理时,不应将过多精力用于管制学生个体,不然课堂可能会充满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是非之争,其他学生则会成为冲突的观众。
课堂管理需以维持学生群体学习秩序、提高学生群体学习效率为目标。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学生个体,都应以是否利于营造良好的学生群体学习氛围为准则。如此,我们的课堂方能达到实效。
2. 动静结合
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让学生静下来,这也是学生主动内化学科知识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学生这个年龄段,他们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比静下来的本能成分多很多。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动的时间比在语文数学课上的时间多,所以经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整理课堂秩序。
我们教师若将学生动起来的本能转变为静下去的本能,或许我们教出的会是一群呆板且沉默的学生。教师应在心理层面接受,学生动起来和静下去均是他们的本能,二者没有高尚或低贱的差别,也不存在所谓“多动症”的问题学生。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学生动静结合的情况。不能只因学科知识重要,就过度抑制学生动起来的本能。不然的话,课堂的秩序可能会被学生这种动的本能给破坏掉。
教学是悄然进行的,就像滋润万物却没有声音一样。我们的课堂既要有成效,又要有趣味,还要有秩序。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的课堂,才能够显著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东子的《快乐教育 18 法》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 2005 年 7 月。
周彬创作了《课堂密码》这本书,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 2009 年 8 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