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你的学习状态是否调整好了呢?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做事达到一半的功夫,收到加倍的效果,进而获得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今天分享7个实用且高效的学习方法,一起在学海中运用起来吧。
01
[]
我们在吸收信息时,很多时候信息呈现得杂乱无章。我们可以借助清晰的框架去筛选信息,这样就能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
做这件事有三个步骤:首先搭建框架,接着优化框架,然后填充框架。要建立起适配自己的思维导图,让那些散乱的知识点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依据“图”去寻找想要的内容,从而快速地调取出来。
02
打破学习错觉
有些知识我们自认为已经学到了。其实是错把“熟悉”当成了“知道”。如果合上书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那么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
如何避免这种错觉呢?
行动学习理论指出,人若要掌握一门技能,需将 10%的时间用于学习知识与信息,需将 70%的时间用于练习与实践,还需将 20%的时间用于与人沟通和讨论。此原则被称作“721 法则”。
如果接收到了原本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内容,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因为这顶多只是接收到了信息而已。在这个时候,还缺乏实践、练习以及探讨。只有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
03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初学的知识大多属于“短时记忆”。若要记得牢且记得久,就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加工”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对知识点进行自己的处理,关键之处在于要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叙述出来。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语言逻辑和语言习惯,把一个个“点”连接成“线”,串成具有逻辑的内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出需要记住的内容,这是值得祝贺的。因为这些知识在无形中已经转化成了你的知识经验。
04
记“少”不记“多”
由“少”再记“多”
记忆大段文字有诀窍。首先要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等将其巩固扎实之后,再去记忆细节。
书中的知识点详细且丰富,内容量较大,其目的是帮助理解。若只是一味地贪多,舍弃根本而只注重背诵,就很容易出现当时全部背下来了的情况,然而在考试时一旦紧张,就会忘记前后顺序,接着就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个接一个地都出问题。
要有做出取舍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首先记住那些“数量少但精华”的核心主干部分,接着再逐步增添那些“数量多且延展”的枝杈。
05
学会“换台”
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学两个小时同一门学科,与分别学不同的知识,这两者产生的效果或许会有很大不同。
其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就像健身一样,假如你今天的目标是锻炼胸部,然而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你不可能只做全部关于训练胸部力量的器械。期间也会夹杂着一些诸如训练耐力之类的练习,以此来确保胸部肌肉有一个恢复的时间。
交替学习,通过切换不同学科,能够转换思维。这样做可以让大脑有调整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06
“刻意练习”
为什么做了大量的题,成绩却依旧没有进步?题海战术的最大弊端在于,你会耗费大量时间去做那些已经掌握的题目,然而对于那些尚未充分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却缺乏足够的练习。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作“刻意练习”。也就是说要多花时间在薄弱环节,并且持续关注重难点。
集中力量去解决一个重难点题目,不要跳过任何一个步骤,要确保对每个步骤都能有深入的理解,尤其要对问题中最让你感到困扰的那部分有深入理解。
07
调动积极情绪
研究表明,持续做某件事且不带负面情绪,积累一定时间后,会对这件事产生兴趣。而对于读书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就是每天拿出固定的一段时间,以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的状态去读书学习,时间长了就会喜爱读书学习。
作家赫尔曼·黑塞称:书籍在世界上无法给你带来好运。然而,它们却能够让你逐渐地成为你自己。
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同时要明白:
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要靠不断地艰难攀登去获取;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力,需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加以锤炼;我们真正需要的经验,得让时间去进行检验。这些都并非易事,然而当我们学有所成之际,一切都显得很值得。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图/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