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会走神吗?作业会拖拉吗?一看书就喝水上厕所吗?孩子可能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个暑期,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变得冷清了,然而“注意力训练课”等各种花式辅导却在悄悄地升温。这些一周期动不动就两三万元的“训练课”到底是什么呢?又是什么让家长心甘情愿地自己掏出钱来让幼儿坐在电脑前玩“小游戏”呢?
玩“赛车”训练注意力?
李斌的儿子阳阳如今 6 岁,在东城区的某一所一类小学读一年级。他感觉儿子写作业特别吃力,尤其是语文作业方面,写一次要两个小时,一个字修改、擦拭等操作就得好几分钟。“因为升学竞争如此激烈,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想些办法!”李斌与妻子商量着。
点开一次短视频推荐的注意力训练课广告,这是偶然的。之后,类似的广告大量袭来。有戴眼镜的“专家”,他一脸严肃地提醒家长要留意孩子上课开小差的行为,要留意孩子写作业拖拉的行为,要留意孩子小动作不停的行为。还有的打出这样的广告语:每天练习一遍,开学时专注力能提升 10 倍。
面对这些以各种花样“霸屏”的广告宣传,李斌内心焦急起来。他将阳阳的行为与短视频中所描述的现象进行逐一对照。接着,他挑选了一家在他看来还算正规的注意力培训机构去试听。
记者实地探访了李斌试听的这家注意力培训机构。记者看到,在该机构的一个房间里有 8 张电脑桌,这些电脑桌是用挡板统一隔开的。一个小女孩头上贴着几根导线,她的眼睛盯着屏幕,同时手里在操作着键盘。然而,她正在玩的是一款“赛车游戏”。记者还观察到,来参加训练的孩子中有不少是学龄前儿童。
一节课收400尽是唬人名词
小朋友头上连着一些导线,然后坐在电脑屏幕前进行“游戏”的操作。那么,这种训练是否能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呢?
培训机构的老师为打消试听者疑虑说了很多专业术语。大脑过度焦虑时会释放高β波,而集中注意时会产生 SMR 注意力波和低β波。我们从特定区域采集信号,采集频率是每秒钟 512 次。仪器能够分析出优秀波和杂波,优秀波段能驱动赛车,杂波会使赛车变慢。孩子需要做的就是持续调整大脑状态,通过实时训练来提高注意力区间的有效波长……
李斌被“脑区激活”“脑波反馈”“α波、θ波”等这些高科技名词一下子给镇住了。然而,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常识,忍不住问道:“哪个孩子玩游戏不是专注的呢?比试赛车的快慢难道还需要专门训练吗?”培训老师则称有专门的课程体系,游戏会逐渐变难,以帮助孩子养成高效用脑的习惯。
这位老师强调,这项训练技术是从美国引进的。他们是全国范围内唯一拥有这项技术的机构。看到李斌半信半疑,培训老师坚定地说:“你可以自行上网去查询资料和论文。我们的这种技术绝对科学且有效,不存在任何副作用。”为了能更好地说服李斌,培训老师还列举了两个“成功案例”。并且,收费也不低,单独购买的话,基本上每节课都是 400 元。现在处于暑期特惠阶段。起步是一个周期,包含 120 节课,有相应的售价。巩固则是两个周期,共 240 节课,也有对应的价格。
专家提醒
别给正常孩子添压力
记者查询得知,培训机构所说的“独家”“高级”的“脑电波反馈”并非是新出现的事物。1958 年的时候,芝加哥大学的 Joe 博士就顺利地进行了α波神经反馈训练实验。然而,当下依然极少有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以及必要的对照来对神经反馈技术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医学界对于它一直存在着质疑的声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的邹小兵教授明确地说:“目前,神经生物反馈对于多动症的效果仅仅是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意味着没有效果。医生和相关机构不能骗人,家长也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吹嘘的效果。”
很多家长混淆了儿童不容易平静等特质与多动症的区别,这是更关键的。这种混淆给正常的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徐霄扬认为,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家长格外关切儿童的注意力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建议盲目寻求商业化的培训机构的帮助。如果孩子疑似多动症,应该首先前往精神科,向心理医生求助并进行诊疗。养育者过度关注的教养方式或许会破坏孩子珍贵的注意力。例如,当孩子在玩耍时,家长总是询问孩子是否要喝水;孩子在写作业时,一旦写错,父母就立刻指正,这些都有可能致使孩子无法养成全身心投入的习惯。孩子融入校园是一件需要逐步接受的事情。倘若父母过于焦虑,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或许会引发新的问题。
“注意力训练课”需要引起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