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义与齐鲁壹点因文学而结下缘分。从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起,他参与了三届青未了散文奖的评选工作。在第二届中,他获得了二等奖;第三届时,获得了三等奖;到了第四届,获得了一等奖。
刘太义日常写作中常有学习的状态。近几年,他对一些八零后、九零后的散文作品格外喜爱。从这四届青未了散文奖的获奖作品里,他收获颇丰,“他们的文字清新,思维活跃,手法新颖,时代感强烈,都让我萌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次青未了散文奖评选结束后,刘太义会认真学习评审专家的点评。他会找出获奖者,尤其是一等奖获得者的作品仔细研究,也会买来他们的作品集认真研读。同时,他还会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他记得第二次颁奖时,八位专家评委对散文的内涵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讲解,他们的一些观点至今都被他奉为金玉良言。专家们认为,散文的写作在于“有情欲表达,有意欲表露”。确实,散文原本就是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文体,它自带温度、有着心跳和脉搏。
刘太义称,第四届青未了散文奖一等奖的作品《“我”与吾》践行了某句话,“是我‘达’出的情,‘表’达的意”,其故事源自个人亲身经历以及成长过程中心路的发展历程。他觉得,生活中我们遭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实际上都蕴含着一种因缘际会。
刘太义认为,一个合格的散文作者首先需有爱心。他的眼睛有时是平视的,怀有悲悯之心。他擅长与自然万物进行平等的对话。庸常的生活琐碎中,我们承受的不只是鸡零狗碎的烦恼、世事纷扰和生存压力,生活还包含着温暖、亲情、爱和包容。
这篇文章创意奇巧:它点亮了“我”、“我”、吾这三盏灯,凭借着这三盏灯光源的不同方位以及灯光的不同能量,相互辉映出不同的点,同时也在寻求着相同的点。文章通过“我”、“我”、吾这三者的交织争斗,透视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内心的挣扎,披露了成长的滋味,展现了个体内心从违和走向和解的过程。笔触幽微,寄托了很多。
这是青未了散文奖的专家评审所写的颁奖词,是给刘太义的《“我”与吾》的。
刘太义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文友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格外激动,再次聆听了马兵教授关于散文创作的精彩论述。我参加过三次青未了散文奖颁奖活动,此前有李掖平教授的讲解,而这次是马教授的论述,这对我而言都是极为宝贵且不可多得的文学写作课。
我记得第二次颁奖之时。八位专家评委针对散文的内涵,从各不相同的专业角度展开了深入的剖析与讲解。他们的某些观点,到如今依然被我视作金玉良言。
专家们指出,散文的写作在于“有情欲达,有意欲表”。确实,散文原本就是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文体,它自带温度、心跳以及脉搏。
我所写的这篇《“我”与吾》,践行了那句话。它是我所表达的情感,是我所展现的意趣。其中的故事源自于我的亲身经历,也源自于我成长过程中心路的发展历程。
生活中所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皆暗藏一种因缘际会。生活既有恒常的一面,又有多变的一面。在“常”与变的交错穿插以及默默前行之际,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现实与梦幻相互交织,这些都让人们的内心和思想意识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们承受着庸常生活的琐碎,不光有鸡零狗碎的烦恼、世事纷扰和生存压力,生活还包含着温暖、亲情、爱和包容。当我们倍感疲惫、迷茫和委屈时,许多美好的东西时常在心灵深处闪现。散文作者要善于捕捉这些熠熠生辉的瞬间,用文学的方式重现、演绎、体悟和勘破,而不能让它们被冷落、无视和丢弃。
一个合格的散文作者,首先需具备爱心。他的眼睛有时呈平视状态,怀有悲悯之情,擅长与自然万物展开平等的对话。有时他的眼睛向下,深入到泥土与种子之中,重视一只蚂蚁和一朵花。而有时他的眼睛则是仰视的,对自然以及人间的真善美怀有崇拜之心。刘亮程说过,若作者心中存有太阳,那其笔下必然会有明亮;若心中存有月亮,那其笔下必然会有梦想;若心中存有悲悯,那其笔下必然会有温暖。
散文作者的笔下必定有沸腾的生活,能让已逝之人再次活过来,能让曾经枯萎的花朵再度开放,能让飞走的爱情鸟重新返回枝头歌唱。散文作者常常聚焦于“小”处,同时又将视野投向“大”的方面。
我在农村出生并成长,在基层工作和生活。我所处的这种环境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那些人情世故既广博深厚又零碎敏感,还有那纯净的土壤,它们是我写作的源动力。
学习在我日常写作中是一种常态。近些年来,我对一些 80 后、90 后的散文作品格外喜爱。从这四届青未了散文奖的获奖作品里,我收获颇丰。他们那清新的文字,活跃的思维,新颖的手法以及强烈的时代感,都让我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山东金融文学群里,贾善耕、乌延永安、张宜霞、林毅等文学前辈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指导,这让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的妻子和女儿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她们给我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在之后的写作中,我会持续探索和学习,崇尚“老”的经验,追求“新”的突破,争取写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
感谢“齐鲁壹点”,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此好的平台,使我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感谢评委进行公正公平的评选,让像我这样的普通作者有了得到认可的机会,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浓厚的激情。感谢“青未了”散文奖的组织者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比如曹竹青老师、秦娟老师、周静老师。他们在历次散文奖评选活动中付出了诸多心血与劳动。平时,负责审稿的编辑们不分早晚地进行工作,还能及时推动评选进程。在此,我郑重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在文学创作方面,写出更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以此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进行回顾、前瞻与反思。
谢谢你们!
刘太义获得了第四届青未了散文奖一等奖。他是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也是黑龙江省诗词协会的会员,同时还是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以及济南市作协会员。
全省有 800 位记者在线,随时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