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手段花样翻新不留证据难以执法
老人在意健康但缺少识别保健品能力
出快手下重拳同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增大违法成本震慑潜在制售假违法者
我老伴儿被迷惑了心智,买了好多保健品,还声称能治病呢,然而实际上一点效果都没有。我和孩子都劝她别上当受骗,可她不但不接受我们的劝说,甚至还想要跟我分割家产。广东省佛山市的陈伯忧心忡忡地说道,这件事让他们一家人都很烦恼。
中国保健协会展开的调查表明,我国每年的保健品销售额达到了 2000 亿元。在这些销售额中,老年消费者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半数。如此巨大的市场,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敢于冒险行事,他们通过虚假宣传以及欺诈等手段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在情况严重的时候,这些行为甚至会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如何对保健品市场进行监管加强呢?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还需要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呢?近日,《法治日报》的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采访。
坑老事件屡有发生
近年来,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将目光聚焦在民生等重要领域。它们不断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始终让监管处于高压态势。然而,坑害老年消费者的保健品案事件依然时常发生。
某生物公司的“金能量”产品“大盐湖水”宣称含有 81 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病症。8 万多瓶“大盐湖水”卖出了 2300 多万元,众多老年消费者遭受损失。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不久前发布的“3·15”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中的一个案例。
经查,江苏常州某生物公司未取得食品药品生产许可。它以进口食品名义从美国购入大盐湖水成品及原料(氯化镁),然后自行勾兑灌装。还通过制作宣传册以及组织销售人员冒充专家授课等方式来进行宣传和销售。这些行为导致众多老年消费者受骗,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专家鉴定后表明,该产品不具备其宣传的那些功效。长期或者高浓度服用此产品,会引发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还会造成腹泻等胃肠道方面的疾病,甚至会对心脏产生不良的影响。
安徽的何某和罗某成立了合肥益天颐添商贸有限公司。他们通过让老人免费体验红光治疗服务,然后推销保健品的方式来经营。何某以某基金会总监的身份担任年会讲师。他们低价采购保健品,将其包装成价格昂贵的“一号疫苗”,宣称可以有效治疗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老年人常见疾病。只要缴纳 5000 元诚意金,就能免费领取两盒。在他们巧舌如簧的鼓吹下,56名老年人共计被骗62万余元。
部分老年人的子女报了警,涉案人员接着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终审裁定,涉案人员遭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
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是什么原因导致保健品坑老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多位专家和实务部门有关人士认为问题根源有两个方面:其一,骗子抓住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利用老年人对产品认知能力有限的弱点,通过花样翻新的虚假宣传引诱老年人上钩;其二,骗子与老年人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以口头方式进行诱惑,且这种诱惑不留痕迹和证据,使得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老年人身体机能在逐渐下降。他们看到身边不断有老友离世,于是就会对健康问题更加在意。然而,他们在识别保健品优劣方面的能力并不强,很容易被坑骗。燕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闫静怡分析道,不法分子利用了老年人的某种心理。他们通过免费体检、“专家”义诊以及赠送小礼品等手段来吸引老年人参与,逐步获取他们的信任。接着,假借旅游的名义组织老年人出游,这样就能远离老年人家人的干涉。在进一步取得信任后,便顺利推销保健品。有的不法分子在人员聚集场所或者酒店、商用办公楼,让“消费者”来证明保健品疗效很好,让“知名”专家从理论高度来打消老年人的顾虑,通过反复洗脑诱骗老年人一步步陷入圈套。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打感情牌,深入了解老人是否丧偶、子女是否在身边等情况,先“热心帮助”老人以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推销保健品,将老人的钱财掏空。
一些犯罪嫌疑人称,他们会为老年人买菜做饭并且陪其聊天。许多老年人由于难以拒绝人情而做出了妥协,进而购买了他们所推销的保健品。多地一线办案检察官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何忠伟表示:“当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年人失去了社会管理以及家庭给予的呵护。在此情况下,不法分子常常会趁虚而入。不过,司法机关在办理这类案件的时候,怎样做到合理合法地进行取证,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湘阴县政协委员张淼提交了一份有关保健品坑老问题的提案,何忠伟的结论源自于此。湘阴县检察院曾专门组建专案组展开调查。在经过大量走访之后得知,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那些人极为警惕,会阻止陌生人进入宣传现场,并且会通过唱红歌、看视频等方式来逃避检查。而老年人一旦被蛊惑,就不愿配合调查取证,甚至还会认可过期保健品的疗效与功能,这就导致专案组无法获取证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刘俊海教授对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后指出,许多销售人员将保健的功效恶意夸大至疗效的程度,还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推销。他们借助“会销”模式,或是与老年人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以口头方式进行宣传,极少留下在法律层面上具有强力的证据,致使监管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执法行动。
口头宣传的东西定性较为困难。即便前往现场,他们也不会向我们透露针对老年人所说的那些话。并且没有录音和视频等证据,所以进行查处确实是很困难的。
综合治理堵塞漏洞
如何避免保健品坑老的骗局出现呢?受访的法律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有关部门人士也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刘俊海认为,首先得加强对虚假宣传的监管。保健品骗局里的诸多问题是由虚假宣传引发的,要从根源上处理好复杂交错的虚假宣传问题,那就需要监管部门行动迅速、使出重拳。
其次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让老年人能够充分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要让老年人科学地认识保健品,理性地选择保健品。老年人应该通过正规的途径去购买保健品,要认准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所具有的“小蓝帽”标志,千万不要选择那些未注册公司的产品。刘俊海表示。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提醒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之前,要仔细查看生产企业以及经营者的经营资质,还要查看产品合格证等是否齐全。同时,要认真了解使用说明以及保健功效,还有适宜人群等关键内容。倘若商家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或者存在夸大产品疗效等虚假宣传行为,那么老年消费者要保留视听资料等证据,并且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老年人缺少温暖,若子女时常陪伴在侧,那么打“亲情牌”来售卖保健品就不容易起到效果。刘俊海表示,子女应当对老年人更加关心,从心理方面进行疏导,并且提醒他们不要贪图小利,也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疗效。
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治理课题。
保健品推销人员通常会上门进行推销,然而医疗机构却难以做到这一点。闫静怡提出建议,倘若家庭医生可以前往老年人家中提供服务,那么非法保健品销售人员能够钻的空子就会大大减少。
刘俊海向记者表明,全国呈现出“一盘棋”的态势,这种高压的监管使得市场环境得到了有效的净化。然而,要彻底根除保健品的乱象,关键就在于持续地发力,将其当作一场“持久战”来打,以防止问题再次出现并重新燃烧起来。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认为,应当探索推进在食品药品领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以及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以此让违法者承受巨大的痛苦,以至于不敢再犯。同时,可以让违法者承担起惩罚性赔偿责任,以此来加大违法成本,进而对潜在的制假售假违法者起到震慑和警示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