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系列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 1076 万人,其规模以及增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那么,这届毕业生都去往了哪些地方呢?
考研?考公?创业?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三)破局篇
985研究生毕业却找不到工作,我该怎么办?
近日,我接到一位老友的电话求助,内容是关于他女儿的事。我很意外,因为他的女儿向来是他的骄傲,堪称“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是学霸,大学毕业后考上了一所 985 院校的研究生。每次聚会时,他谈起女儿,都掩饰不住骄傲与自豪,我真没想到他会因女儿的事向我求助。
他的女儿去年已毕业于研究生阶段。原本以为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然而,她看上的工作未能应聘成功,而向她抛橄榄枝的单位她又不愿意去。经过再三思考,她决定报考博士,期望博士毕业后能如愿找到心仪的工作。没想到今年的考博竞争压力极大,孩子没有考上,经过一年的复习后,孩子也不想继续考了。于是打起精神,再次投身到找工作的人群里。然而,今年找到的工作还比不上去年的。在这双重打击之下,孩子如今紧闭房门,索性就躺平了。看到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女儿变成如今这般颓废的模样,老友心中的痛苦达到了极致,无法再增加分毫。
名校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都很困难,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的艰难程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202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 909 万。今年高校毕业生接近 1076 万,与去年相比增加了 167 万,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经济下行,去年还有一半的大学生未就业等因素的作用,使得 2022 年“荣获”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称号。
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大学生该如何破局?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关键
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自身竞争力不强。所以大学期间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强不可替代性至关重要。例如,若大学专业普通,大学期间只知道谈恋爱和玩游戏,仅勉强拿到毕业证。倘若同专业有 30 万毕业生,而自己又没有出色的成绩,那么找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你在大学期间专业成绩十分突出,那么你的竞争力会不会大一些呢?倘若你还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或者在学科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你的竞争力就会更强,不可替代性也会更高,这样找工作是不是就会更容易一些呢?
一家单位的人事表示:现在大学毕业生数量很多,随处可见。然而,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却并不多。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
二、降低期望,先就业再择业
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怀有梦想,他们梦想着能在职场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然而,他们却发现找工作时到处都遭遇挫折,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尤其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通常会存在以下几类问题:其一,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其二,不清楚什么样的平台适合自己;其三,不愿意从基层开始做起;其四,对薪酬的期望过高;甚至有的同学由于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好工作”,便选择了逃避,就像我老友的女儿那样,明明学历很高却不想去工作。
国家统计局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涵盖了 9 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显示,约 44%的企业称招工难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许多企业遭遇招工难、用工荒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对流水线工人有较大的需求。由于流水线工人的工作较为单调,薪资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也受到限制等因素,所以他们并不受大学生的青睐。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尤其倾向于“求稳”与“体面”相结合。所以,“考编”和“考公务员”在今年变得格外热门。
在如今疫情常态化且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觉得大学生应当树立起长远的职业发展理念。不能再秉持原来那种“一步到位”的择业观念,而是要先就业,之后再进行择业。同时要一直保持自己对职场的敏感性以及竞争力,不然的话,就很容易变成在家“躺平”、依靠父母生活的啃老族。
三、就业难,最难的还是突破自我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是踏入社会的首要课程。在这堂课上,没有老师会发放教材,也不会划出重点,需要自己去寻找老师,并且自我督促学习。今年就业面临困难,疫情产生了影响,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减少了工作岗位,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些都是现实情况,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躺平”的理由。
就业难,其中最难的便是突破自身。人生犹如大海,当遭遇障碍之时,若只是自怨自艾,放弃去寻找出路,自然无法迈出下一步。身处困境而不抱怨,持续进行尝试,才能够找到新的突破点,人生才能够破茧成蝶。费斯汀格曾讲过:“生活里的 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构成,其余的 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来决定。”我们掌控不了难以改变的那 10%,然而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和行为来决定剩下的 90%。人生是无常的,起起落落都属于寻常之事。倘若不幸陷入逆境,我们自己就是最有力的应对武器。落魄的时候不要去抱怨,要尽量去担当;挫败的时候要放平心态,养精蓄锐;失意的时候要心存希望,积极去破局。人生即便再艰难,生活依然要继续;人生哪怕再痛苦,也要迎着光前行。潜心修炼,以变应变,熬过命运的淬炼,终会与美好相遇。
END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