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 年这一年,新增大学毕业生达 1076 万。与上年同期相比,激增了 167 万人。疫情冲击、美联储加息以及俄乌战争等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给原本就不乐观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全世界都面临着失业率升高的情况,我国也不例外。2022 年一季度,16 到 24 岁人口的失业率升至 16%。去年全年,这一群体的失业率在 13.1%到 16.2%的区间内波动。而从有数据开始到现在,这一群体失业率的历史均值仅为 12.5%。
度过这艰难的一年,是否就会迎来曙光呢?答案不一定。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总量仍在持续增加,2023 年预计毕业的人数将超过 1200 万,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01
什么叫就业形式严峻
大多数人认为,失业的情况是企业招工数量不够,接着很多人就难以找到工作;或者是企业的效益降低,从而大量裁减员工,之后很多人就失业了。
他们将失业定义为一种被动的事件,其实这么理解不够准确。
准确地说,失业和就业一样,都是人自愿的选择。
城市的官员都可以夸口,只要你前来,他们就能给你分配工作。因为工作岗位数量众多,劳动者在市场中属于稀缺资源。一种资源,只要稀缺,就会是有价值的经济商品,也就意味着有无限的需求。
一个劳动者被解雇的那一个时刻,他处于被动失业的状态。然而,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变成了主动失业的情况,原因在于工作岗位的数量是无限多的。
唯一的问题是:薪酬和岗位性质的问题。
很多人失业的原因,不是市场上不存在工作。而是市场上没有那种能与他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工作。比如有一个大学生,倘若让他去下井挖煤,即便每个月能有 5000 块的报酬,他也不会去干。
他做这种性质的工作,会让他觉得自己寒窗苦读全然没有价值。
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原因是没有找到薪酬合适的岗位。要明白,达到自己预期薪酬值的岗位不易找到,而随意将就,对很多人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大多数人接受低薪的前提是职业和单位有前景。他们最爱既能高薪又有前景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薪资一般,且企业和岗位都看不到未来,那么他们宁愿呆在家里。
要明白,随意对待一份工作是会有代价的,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因为,你选择了 A 工作,就有可能错失潜在的 B 工作,所以不能随意做选择。
一个人的工作履历很重要,它就像是职场生源的价值清单。如果随意找一份工作就往上面填写,可能会损害这个价值列表的长期价值。
劳动者找到好企业需要付出搜索的成本,企业找到优质人才也需要付出搜索的成本,有时,失业在家便是这种搜索成本的体现方式。
去年,上海有一位中年男人给市长留言,希望市长帮他找工作。他是找不到工作吗?并非如此,他是在寻找自己心目中期望的工作。
所以,失业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伪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心中期望的好工作。
就业形势严峻的实质,其一不是找不到工作。其二是工资率在下降。人们之前形成的报酬期望值,因低迷的经济形势而被打破。即便能够找到心仪的岗位,也能找到心仪的企业,然而却可能找不到心仪的工资。
工资由什么来决定呢?经济形势低迷就一定会使你的工资降低吗?答案也不一定。
02
工资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们常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其由供需来决定。若企业招聘岗位少,而就业人数多,那么工资就会下降;倘若企业招聘岗位多,且就业人数少,那么工资就会上涨。
这是一个劳动力市场的基本价格规律。
劳动力不是标准品。我们能够从普工的价格方面,观察到供需市场对工资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复杂劳动的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个美工如果会使用 PS,并且精通 PR 和 AE。在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不够细致的这种需求状况下,他的竞争力会有所提升,同时他相应的工资议价能力也会变得更强。
很多人觉得打工者属于弱势群体,并且他们不具备工资的议价能力。然而,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一个人工资的议价能力取决于他在其他地方的机会。如果他在别处的机会大,那么工资议价能力就强;如果他在别的地方机会少甚至没有机会,那么他面对一份工资时的议价能力就很弱。
站在企业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企业在思考什么呢?
企业在计算劳动者的边际贡献率。
企业招聘人才的效率取决于对人才边际贡献率的判断。若能清晰判断出劳动者入职后对企业的贡献,企业给人才定价就会变得很简单。
比如,有一种常见的招聘模式,即无底薪的销售岗位。你销售出的成果决定了你能获得的工资,销售多少就给多少工资。这其实就是一种边际贡献率的计算方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永远不会出现错误的招聘情况,因为每一份支出都能对应到边际上的收入。
大部分劳动者不接受这种合作模式。然而,对于他们而言,向企业证明自己的边际贡献率大于自己的要价这件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你能够清晰地予以证明,那么企业就会毫不犹豫地应允你的工资要价。
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在寻找确定性,是在寻找支出后的确定回报。如果以错误的价格招聘了一名边际贡献率低于他薪酬的员工,那么企业就会出现亏损。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这是一个大的环境背景。而从微观层面来讲,所有的企业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期望能够找到回报率高于工资的优秀员工。
他们不是不能够支付更高的薪酬。他们无法确定招聘后到底会创造多少价值,这是因为对人才的判断以及内部管理的因素,并且这种计算是很困难的。
对于劳动者而言,任何时候向企业证明自身所能带来回报的确定性这件事,都是极为重要的。 劳动者在任何时候,将自己所能带来回报的确定性展示给企业,这一点很关键。 任何时候,劳动者向企业去证明自己能够带来回报的确定性,都有着重要意义。
大学生在与企业议价的时候,是双方在进行博弈吗?不是的,双方是在进行价值方面的判断。
大学生求职时,其博弈对手并非企业。而是那些他未曾看到的、如雪花般飞往企业的其他简历。他的竞争对手有他的同学,有他的校友,还有在同专业领域的毕业求职者。
所有人都在努力向企业证明自己能够带来确定性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拿到满意的结果,这便是求职的真相。
从普通求职者的角度来看,无需思考大环境。他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增强自身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并且要在竞争中战胜其他竞争者。
因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仅仅是低迷的经济环境导致的。
03
大学生的生产能力才是关键
很多在一线运营的企业家有很深的感触,他们说:
很多人将学历视作能力,把学位当作地位,端着有着高学历、高学位的架子,不愿意贴近实际生活,不愿意从基层开始做起,欠缺实践精神,如此一来自然就与实际相脱离了。
这种感受,是很多企业家的共识。
企业对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为清楚的是企业家。倘若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互分离,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脱节的情况。
从广义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大学教育实际上都属于职业教育。其目标是以培养出具备合格技能的人才为主。而企业是这些人才的需求方。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与企业的需求相融合,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遗憾的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大学花费数年时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有效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当中。他们所带来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有时难以察觉。
大学生求职难,不是仅现在存在的问题,而是长期都有的问题。问题的本质,不是经济形势不佳,而是企业需求与大学培养模式不相符。
在过去的二十来年,即便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企业招聘部门通常的感受是,一方面接收着大量的简历,另一方面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
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缺失,才是所谓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
毕业就面临失业的情况,这并不是说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所毕业的这个学业,无法使他具备进入他所期望的企业的那种能力。
大部分人的大学四年,是在打游戏,在谈恋爱,在逃课中度过的。认真学习的只是少数人,而这些少数人,也因为各种专业课程过时落伍且不接地气,致使他们毕业时依然无法匹配企业的需求。
在文科教育领域,出现了诸多现象。其中有大量专业课程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还有知识老旧过时的现象。
很多专业可以说是学了之后没什么实际收获。像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这些专业,还有汉语言文学、新闻、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等,所学的专业内容大多难以在未来的职业中得到应用。
很多普通高校既非宽进严出,也非严进宽出,而是宽进宽出。一年有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这仅仅是一个关于数量的概念。然而,倘若仔细去评估这些大学生的能力,恐怕大家都会感到非常失望。
那要怎么办呢?
04
真正的技能培训往往来源于社会
普通人不能寄希望于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普通人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
这个只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接受真实有效的社会化的技能培训。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宋增本,他和尹宇凡都是腾讯课堂的同班同学。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宋增本一方面在学校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企业里实习。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宋增本对嵌入式课程设计有了兴趣,怀着“学点东西,增添一些就业筹码”的念头,宋增本报名参加了腾讯课堂入驻机构易道云的 C++编程课。
宋增本是非科班学员,他“死磕”了 5 个半月的 C++知识。之后,在 1 个月内入职了南京英锐创上海分公司,成为了该公司的嵌入式工程师,他的薪资是大学同学薪资的两倍。
这样的案例,其实数不胜数。
有人不客气地评价,国内知名的这些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半年就远超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 国内知名的这些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其半年的培训时间远超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 这些国内知名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半年的培训时间远超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 国内知名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半年的培训时间远超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 这些国内知名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半年的培训时间远超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
线下培训时代就有众多普通高校生借助社会化技能培训完成逆袭。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培训机构已实现网络化和云端化。最好的一线实践老师能够在网上进行直接教学,人们也能直接在网上迅速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统计显示,尹宇凡所在班级同期有 35 名学员。其中应届毕业生占比 46%,毕业 2 年以内的往届学生占比 34%。这个由毕业生构成的在线职业教育班,就业率达到 100%,薪资是 2022 届本科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的 2.3 倍,人均求职就业时长不超过 2 周,堪称“最牛”网课班。
大部分高校老师没有实践经验。他们通常是从高校毕业之后就直接担任大学老师,没有任何职场经验。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呢?
秦炳桂曾在华为、深信服等企业工作过,他具备 12 年的编程经验。当他转行成为网课教师后,就专门开发了针对零基础学员的编程课,以此来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许多学员对编程存在‘未知的恐惧’,他们认为仅仅通过网课是不可能学会一门技术的。我为学员制定了一个 127 天的学习计划,要求每天坚持学习 4 个小时。学员要跟着老师一起敲代码,并且在课后进行练习。经过 127 天的学习,就能够达到就业水平。秦炳桂强调,即使学历不够,也可以用技术来弥补。只要用心学习、坚持不懈地练习,非科班出身的人不一定就比科班出身的人差。
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果能够匹配企业用人岗位要求,就不愁就业。并且,通过在线职业技能培训来实现“弯道超车”,也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腾讯课堂发布的《2022 大学生在线职业技能学习需求和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表明,在 2022 年进行在线学习的大学生里,职业技能学习者所占比例接近 91%。众多大学生借助在线职业技能培训来掌握实用技能,以此增强自身对于职业技能的适应性,并且提升就业求职方面的竞争力。
在社会化职业培训领域,IT 技能的成长途径几乎是完全开放式的。
有足够多经验丰富的老师,有足够多可供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只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就一定能够在众多学生中突出显现出来。
大厂的社招,能够让许多毕业于普通大学但具备强悍 IT 技能的人才获得机会。
因为这一领域几乎没有进入门槛。
对于当下的大学生而言,决定其职业前景的因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自主学习意愿,还有自己的自控能力。
05
市场既残酷又公平
中国大学生有大量选择考研的现象,这并非好事。因为很多专业的研究生教学无法给学生带来职业技能的切实提升。其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大学生惧怕进入残酷的市场。
市场很残酷。它只认结果,不认出身。它不认学历,不认形象。
但市场又是最为公平的,因为几分投入,就会有几分回报。
市场需要你进行正确的投入,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有用的技能,只有这样,回报才是确定的。
经济形势时常不佳。因为在任何时段,都有各类负面情绪在扩散。这是大众舆论的普遍状况。这常常会让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感觉,甚至会成为他们无法找到好工作的缘由。
其实在任何时间点,机会都有很多。对于个人而言,要提升自己的边际生产力,要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要让自己的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这永远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佳选择。
END
东亚财评专注于国内外热门的财经话题,对有价值的商业人物和讯息进行品评。我们的宗旨在于,让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读懂东亚的经济形势,理解中国的商业动态,拥抱世界的经济潮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