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农技〔2024〕8号
各设区市的农技推广站(中心)、县(市、区)的农技推广站(中心),其中包括作栽站、粮作站、粮油站:
当前正值春管备耕关键时期。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盯紧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将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全力把“推技术提单产”当作中心任务来聚焦。筛选并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品种。大力开展轻简化智慧化集中育秧工作。集中力量推广壮苗足苗高质量机插。精准且智能地进行(侧深、缓混一次)施肥。采用浅-搁-湿灌溉以及绿色高效植保技术。全力控制并减少直播稻的种植,以稳定提高水稻单产。强化组织发动工作,省市县乡各级都在建设绿色优质高效丰产方,通过示范来带动大面积水稻实现均衡增产,同时推动量质效协同提升。积极开展稻米产业技术的集成推广、培训观摩以及宣传推介活动,培育增强主体力量,树立典型榜样,打造知名品牌,以此助推稻米产业全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就 2024 年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工作给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筛选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各地要依据试验示范以及应用的综合表现,积极去推广那些适合当地种植的、具有高产特点、优质特性以及多抗能力等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水稻主推品种。淮北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连粳 15 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中籼稻区可以选择徽两优系列、晶两优系列、荃两优系列的优质高产籼稻品种。要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来示范推广天隆优 619、常优粳 10 号、甬优系列等高产优质的杂交粳稻品种,同时也可以推广镇糯 29、扬粳糯 2 号等糯稻品种。
二、协同推进水稻单产提升
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将高标准建设绿色优质高效丰产方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大力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大力开展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的深度融合。从点开始逐步扩展到面,在全域范围内推进。以此促进水稻单产稳定提高。
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水稻十项适用技术”为引导,加大对集中育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等主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力控制减少粗放直播稻的种植。大力推动轻简化智慧化集中育供秧的发展,高标准建设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积极推行代育、代插、代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集中育供秧和毯(钵)苗机插技术的应用比例。大力推广以下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壮秧剂拌土、基质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室内暗化出苗、硬地摆盘炼苗、无纺布(防虫网)覆盖、微喷灌控水等。通过这些技术来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示范,如绿色物化产品、秸秆基质块育秧、基质棉育秧等,以助力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指导把精细整地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落实好,培育壮秧,在适期移栽,进行壮苗精插,精准调控肥水,做好病虫绿色防控。切实提升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加强水稻侧深施肥等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进绿色高效生产,包括缓混一次施肥以及插秧、施肥、化除一体化等。积极探索并推进水稻栽培全环节的智慧化与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持续提升智慧化与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水平。
试验盐碱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模式。推动“产学研推”合作,将“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互结合,大力进行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把高产模式进行集成并加以完善。立足盐碱地的特点,展开耐盐水稻品种(系)的筛选试验。示范配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机插侧深施肥一体化技术。探索集成盐碱地水稻壮苗早发的技术模式,还有肥水高效运筹的技术模式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模式。积极推动盐碱地水稻的适种工作,通过实施土壤洗盐、深耕松土、改造水利设施、分类施肥增肥等举措,深入挖掘和开发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全方位推进水稻高产示范工作。创新并完善“四个清单”的运行管理机制,以高质量来指导并落实好 500 个省级的水稻绿色优质高效丰产片,促使各地逐步开展各类丰产方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去示范并推广一批在节水、节肥、节药、节本方面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动良种与良法相互配套,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实现高产与优质协同发展。加强对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的示范应用,提升示范方的生产科技水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需带头进行挂钩指导,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丰产片。同时,要加强对相关经验的总结提炼,宣传推介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案例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切实增强丰产方的辐射带动效果。在全省持续组织开展水稻高产竞赛,将竞赛地块明确,技术人员确定,攻关方案制定。以当地主推的品种作为基础,配套集成根据不同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把水稻的高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为大面积水稻单产的提升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
三、积极助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
农技推广系统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服务职能。要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围绕稻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如基地建设、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聚力推进贯标生产。加强稻米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指导服务。以此推进稻米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将项目资源进行集聚,推动基地田块的整治工作,开展土壤改良行动,修建灌排沟渠,建设路网电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强化对设施设备的管护力度,加大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的配套力度,提升“耕、种、管、收”等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促使稻米种植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结合基地内优质水稻品种的覆盖率情况,结合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结合新型绿色物化产品的投入情况,结合稻米品牌建设情况,结合示范带动的成效情况等,挑选出一批基础设施良好的水稻星级示范基地,挑选出一批技术能力较强的水稻星级示范基地,挑选出一批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水稻星级示范基地,以此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推动水稻产业提升质量并增加效益。
加强精深加工能力的建设。组织并实施稻米产业集群项目,将农业园区、稻米产业强镇、粮食冷链设施等项目资源进行集聚。购置精深加工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稻米冷链加工的扩能改造,提升低温烘干、低温加工以及低温仓储的能力。联合进行稻米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攻关,将稻米精深加工技术体系进行集成创新,提升精深加工的能力、包装运输的能力以及智能化管理的能力。着力培育稻米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稻米加工企业为种植大户提供代加工服务,推动种植大户从卖稻谷转变为卖大米。
加强优质稻米品牌的建设工作。构建并完善优质稻米的标准化生产以及管理体系。大力推动绿色有机种植以及加工技术等相关标准的拟定与施行,以此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持续对质量追溯体系进行完善,进而提高消费者对于优质稻米的信任程度以及支持力度。打造一批优质稻米产业的强镇和强村,扶持建设一批基础设施良好、生产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较强的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合示范区,以拓展稻米产业的功能,延长稻米的产业链。加强稻米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引导各地积极开展稻米品鉴活动,进一步提升“江苏好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各类主体被认真组织起来积极参加全国稻米产品和品牌展示展销活动,苏米品牌知名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四、努力提升服务指导效能
要对农技推广服务系统的作风进行加强,将农技推广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农技推广服务手段进行创新和完善,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的能力。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相互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切实把农技推广服务的效能提高上去。
各地需集聚各类项目资源,将水稻苗情监测点高标准建设好。要加强在关键农时对水稻苗情信息的调度,提升信息报送的时效。需把好苗情信息的质量关,以保证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既客观又准确且及时。要对基层苗情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以及经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苗情报送人员的业务能力。积极探索开展水稻苗情的智能监测工作。充分借助智慧农业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来适时获取苗情,对苗情进行分析研判,以指导决策。进而提高苗情的智能获取能力以及智慧决策的水平。
开展“农技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理论+实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水稻看苗诊断技能竞赛,培树一批能下田头、能看得出问题、能开得出处方的农技能手,提升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开展优质稻米产业优秀论文评选,目的是围绕水稻产质效协同提升。引导全省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开展水稻产业技术调研,对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发展的瓶颈,寻求技术突破,提出政策举措,从而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稻米产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在全省的范围之内,培育树立一些农技推广方面的先进单位,以及产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先进个人,还有苗情信息报送方面的先进个人。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宣传观摩工作。借助“江苏农技大讲堂”这一平台,围绕水稻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广以及稻米产业开发等相关主题,组织举办线上讲座以及线下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引导并督促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以保证种植主体能够全面熟知技术要领,进而提升种植水平。组建由“省市县乡”四级农技人员(专家)构成的水稻产业技术咨询服务组,根据不同的地点、时间和苗情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迅速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引导农户科学地应对气象灾害,切实把水稻全生育期的田间管理以及防灾减灾指导服务工作做好。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4年4月12日
关联阅读:《关于做好 2024 年全省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解读
解读视频:育秧界“黑科技”之最 最整齐的印刷机育秧
育秧界“黑科技”之最 最“快手”3.6秒一盘秧
水稻智慧育秧 瞧瞧都有哪些黑科技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