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国“十四五”时期处于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它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对经济基础有着重要影响。瞄准这一重大需求,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通过高质量党建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坚持“注重基础、加强能力、突出特色”的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乡村社区,让学生感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以此来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高级 IT 应用型人才,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
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科技需求
这是一堂肩负履职尽责使命的指导课。
近日,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有 10 余人的师生队伍,前往宿迁宿豫区新庄镇开展调研。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以及江苏“最美基层干部”称号的优秀校友丁春龙,给他们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杉荷园通过农旅结合,能让人置身于美丽农村的“新画卷”之中;在朱瓦集可以感受陕西古镇的氛围,并且品尝到宿迁的特色美食;丁春龙考察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时,对农业生产前端的先进技术能够娓娓道来。
果蔬大棚采用的是智能化培育幼苗的方式。每一棵果蔬下面都对应着一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把数据传给计算机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精准施肥、灌溉等目的。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潜力。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于坤这样说道。
丁春龙鼓励学子们做乡村振兴急需的 IT 人才。
干出青春多彩的底色,并且绘美乡村振兴的画卷。在 14 年的时间里,丁春龙既连上了天线,又接地气,凭借着辛勤的汗水推动着乡村振兴。他始终难以忘怀院系对他的培养,他感恩母校,在学院领导、院办主任以及团委书记老师的持续关心下,从学生会干事逐步成长为院学生会主席。校训中的“实”字,深深铭记在我心中。我来到苏北乡村工作,始终秉持着“实”的精神,将为群众办理的每一件事都切实做好。
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范洪辉表示:我们让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目的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尤其是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对科技农业发展现状与需求的了解来提升专业学习动力。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现场进行调查研究,能够为应用型高校在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促使学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探索特色新工科教育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个观点,即要坚持为党育人并且为国育才,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重点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谢芳对此进行了表示。
该学院建有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目前有 1 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 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1 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建设点,1 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1 个中国轻工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1 个常州市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 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 5 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分别是网络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与控制、算法分析与设计、现代教育技术。
学院以培养“新工科”卓越人才作为突破口,并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校内基础能力课程+校外多元化多领域实践”的双模式培养计划,十分注重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当前,学院教职工党员的比例大概是 60%。这里有很多“双创”学术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而且在“双创”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技能。
谈及发展举措时,谢芳表示,学校树立了这样一种工作理念:围绕中心来抓党建,抓好党建以促进中心工作,通过检验党建来查看发展情况。学校还积极对“党建+双创”育人模式进行探索,大力推进红色“双创”导师队伍建设,推动多元化“双创”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推动全方位“双创”实训平台建设,从而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质量在不断提升。学院搭建了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立交桥。近三年,有 25%的毕业生成功考取了研究生,在这些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中,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学生;有 300 余名学生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党建工作与街道社区进行了对接,社会实践活动也与街道社区进行了对接。红色蒲公英活动和尤辉雷锋科技团支部活动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位居全校前列,学生的专业就业对口率也位居全校前列。历年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 98%以上。
发挥学科资源优势
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日前,2023 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启动会在常州举行。江苏理工学院是第一承办单位,并且是江苏省唯一的承办方。这与该学院致力于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创新乃一个民族进步之灵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即为创新,人才乃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实践创新能力是检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范洪辉称,在对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计算机工程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学院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其深度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对接,全面参与到地方的产研活动里;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准确地发掘出企业的人才需求;锁定公关的方向,开展长期且深度的校企合作。
学院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称,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秉持一种新思维,即“+党建”促“党建+”。该学院注重将党建组织优势与推进重点工作进行有效对接,使其融通融合。同时,聚力打造“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亮点、特色与优势,切实做到创新的“党建+”、适合的“党建+”以及优质的“党建+”,以此来确保学校和学院“党建+”工作的新理念能够落实落细并取得成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