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 日晚间,快手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一系列财务和业务数据被披露出来。这款产品从铁岭走向了铜锣湾。它在本月成为了科技界最亮眼的存在。二线城市的老铁们,首次与二级市场的老铁们有了相同的呼吸和命运。
我近期一直致力于研究快手的早期发展情况。除了产品、技术、用户和市场等因素之外,腾讯与快手之间的关系,对快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此次招股书将快手与腾讯的合作状况进行了披露,所以今天特地把这个话题单独提取出来,进行一番讨论。
简单来说,从股权方面到技术方面,从业务方面到流量方面,腾讯对快手具备充分的掌控能力。就用户体量来看,快手是腾讯所投资的企业中毫无争议的规模最大的那个,但它处于腾讯的全面掌控之下。
2017 年 3 月开始进入 D 轮,腾讯连续五次参与快手的融资。前后投资金额超过 40 亿美金,腾讯持有快手的股份为 21.57%,是快手的第一大股东。若以 500 亿美元的上市后市值来计算,腾讯持有的快手股份总价值大概是 700 亿元人民币。
快手对腾讯的价值不只是这一方面。从招股书“关联交易”章节所披露的数据能够看出,快手与腾讯之间有很大额度的服务采购。
2021 年到 2023 年这三年间,快手以框架协议的形式,计划向腾讯采购营销及推广服务,其年度最高金额分别是 41 亿、47 亿、54 亿。同时,还计划采购云服务及技术服务,金额分别为 19.7 亿、23.2 亿、26.5 亿。另外,支付服务的采购金额分别为 11.2 亿、18.9 亿、27.8 亿。
同期,腾讯向快手采购了营销及推广服务。不过,采购金额比之前的情况小了很多。具体而言,三年的采购金额分别为 7.4 亿、9.6 亿、12.5 亿。
腾讯坐拥 和微信这两个超级流量入口,它拥有互联网产品生存所依赖的流量资源。同时,腾讯自身也需要通过出售流量来完成自身的商业化闭环。
一方面,快手依靠自身所拥有的内容来制造流量的发展路径遇到了瓶颈,它必须通过从外部购买流量的方式,来达成自身的商业闭环。因为快手是腾讯的被投资企业,所以去购买字节跳动的流量是不太合适的,更何况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恰恰是阻挡在快手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碍。
腾讯对快手的控制,首先在流量上游的战略地位方面有所体现。云服务以及支付,它们作为视频和直播、电商业务的基础设施,对于快手而言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快手采购腾讯的云服务,2019 年达到 8.1 亿,2020 年上半年达到 7.6 亿。快手支付腾讯的支付渠道手续费,2019 年达到 2.2 亿,2020 年上半年达到 1.8 亿。快手在业务上升期陷入苦战,既要自建 IDC,又必须依赖基础设施更完备的腾讯,以保障产品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不落后。
看来,快手与腾讯的合作具有优势互补且天衣无缝的特点。再掀开财务数据去看业务数据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快手在招股书中对于日活数据有两处披露。
截止到 2020 年 6 月 30 日,快手“中国应用程序”(包含主端和极速版)以及微信小程序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为 3.02 亿,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是 2.58 亿。即便取较大值 3 亿,与快手“K3 战役”峰值的 3.2 亿日活相比,快手在 2020 年上半年的日活数据几乎没有增长。
5 日上午很巧合,“朱思码记”的深度调查文章《完美风暴,快手在 2020》指出,快手的日活数据在今年春节期间达到 3.2 亿的峰值后,迅速回落了大概五千万。3.2 亿减去五千万,和快手公布的上半年“快手应用”平均日活数基本是相符的,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微信小程序的日活量占快手总日活量的六分之一;另一方面,隔壁的抖音被微信全面封杀,今年夏天宣布其日活超过了六亿。从被投资的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角度来看,似乎腾讯曾经对快手存在依赖;但从业务的角度来讲,快手不得不受到腾讯的制约。三亿的日活尊严,需要依靠腾讯爸爸的扶持。
六分之一vs六亿,这种局面,可以说是非常666了。
既然要看业务,就不能仅仅看快手的业务。快手与腾讯的关系,也需要对腾讯的业务布局进行考量。
“朱思码记”文章披露,腾讯曾撮合快手、虎牙、斗鱼的游戏直播业务,但以失败告终,同时快手并购搜狗也被腾讯抢了先。这只能说是被投企业在成长壮大后进入了叛逆期,与父辈产生了小小的摩擦。而腾讯对快手业务层面的真正影响在于,它借助视频号重新对短视频和直播赛道发起了冲击。
微信在视频号业务方面,不再保持佛系的常态,开启了独立入口。它还动用了社交关系链以及推荐算法来分发内容。并且在视频号直播处于非常粗糙难用的状态时,不惜利用朋友圈进行硬推。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打开朋友圈时,都被那个像巨型膏药一样的“朋友分享”直播入口给吓到了。尤其要命的是,这个直播入口无法进行关闭操作。今天在几个群里,大家都在讨论对策,得出的结论是,把分享直播的微信好友删除掉。
从下沉市场以及内容调性这两个方面来看,视频号所冲击的正是快手的基本盘。腾讯则收紧了手中的缰绳,显得云淡风轻。
2020 年疫情期间,全世界的在线娱乐产品、用户数据和商业化数据都在上升。中国也包括在内。视频号在一月底开始内部测试,到 7 月份日活达到了两亿。同期,快手进行了规模最大的市场投放。然而,数据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要说这与视频号的进入没有关系,我是不相信的。
视频号直播全面开通并迭代后,微信作为快手的补充战场,不但无法继续给快手贡献日活,还反过来侵蚀快手的日活。就像潘乱在昨晚视频号直播中所言,全球第一大直播平台的竞争,是在微信与快手之间展开的。
而快手也很希望在游戏方面有所作为。
“快手小游戏”于 2018 年上线,主要是休闲游戏,日活曾达到千万级。然而,随着负责人唐宇煜休产假且无人运营,在一年时间里,日活跌到了一百万出头。2019 年唐宇煜复出后,重新接管了自研游戏及游戏直播业务,那时快手的游戏直播日活超过了虎牙与斗鱼的日活之和。
需要注意的是,快手的游戏直播以及整个直播业务发展迅猛。一方面,它得益于比虎牙和斗鱼大很多的用户基本盘;另一方面,作为腾讯旗下被投资的企业,能够享受到腾讯家族的红利,比如游戏版权以及联通大王卡的免流量等。
快手拥有如此巨大的游戏玩家群体与流量,于是重启了游戏产品自研之路。并且,通过对 A 站、十字星等企业进行并购以及投资,快手进一步涉足二次元产业的上下游。
快手的游戏业务单独来看,和腾讯相比好像显得很渺小;然而,快手拥有一个经过多年精心打磨的大杀器,那就是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2017 年开始,快手在产品设计方面注重提升用户的关系链建设。同时,用户在互动、留存以及内容生产等方面也受益于此。对于游戏产品而言,社交关系链所带来的加持效果的有效性,已经被 和微信多次验证过。
目前,快手正在大力招募与游戏相关的职位。并且有高规格的负责人亲自进行管理。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快手在自研游戏发展方面的决心。如今快手即将上市,业务也亟待突破,它与腾讯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享受巨头的庇护,并且缴纳保护费,在业务方面难免会受到巨头的控制。上市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腾讯与快手之间的竞合关系,很可能是这个时间点上最为耐人寻味的事情。
快手确实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然而,腾讯掌控着快手的股权、基础设施、业务以及流量,它只是静静地看着,没有表露任何情绪。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