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城市,
就是选择一种活法
为什么会有年轻人想去鹤岗呢?简单来说,真正的原因并非与鹤岗相关。
鹤岗具有吸引力,主要在于当地住宅价格低廉。当然,它也是个像模像样的城市,具备宽带、物流、超市、暖气以及医院等。也就是说,基本的城市生活条件是具备的。至于这些条件到底有多好,那就另说啦,但有些人认为至少比住北京地下室强多了,要是把这都称作隐居,那北漂就跟要饭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鹤岗的“好”呈现出一种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吸引了一群特殊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只要房价足够低,就对城市生活的其他方面统统不太在意,只需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渴望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住房的年轻人而言,如果一辈子都无法购置一线城市的房子,那么鹤岗至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退路。
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社会心态。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85%的日本年轻人选择租房,10%的住在父母家或公司宿舍,只有 5%的人自己买房,40 岁以下群体的住房拥有率仅为 18%,并且年轻人还喊出了“背上房贷的房子不是家,是牢狱”这样的口号。那么,为何中国年轻人“一定要有一套自己房子”的情结会如此严重呢?这折射出他们内心深处安全感很缺乏。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一直感觉自己像是在漂泊。
对他们而言,“白菜房”总归也是房。当然,你能够想象得到,鹤岗房价如此之低是存在原因的。因为它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其繁荣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每年获得的转移支付收入约是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4.5 倍,而全国平均水平是 45%。去年,鹤岗的土地出让金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 71%。它成为了全国首个实施财政重整计划的地级市,这也就意味着它在财政方面已经处于破产的状态。因为原本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而且也没有赶上新经济的班车,所以本地没有特别好的工作机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 2010 年到 2020 年这十年间,鹤岗的常住人口减少了 15.81%之多。
这些,去鹤岗买房的年轻人并非不知道。然而,对他们来说,那些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所,其他的生活需求都可以被降低到最低限度。城市吸引人,是因为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需求。书店、体育馆、公园等配套公共设施可丰富文化生活;若结婚生子,需考虑家旁学校质量;父母年老时,若半夜生病,要考虑附近是否有医院,不然急救就来不及。但如果你是单身的话,并且相比于现实生活,你更喜爱虚拟世界。那么,这些对于你来说,就可以能省就省,甚至可以是可有可无的。
上海曾有一位 51 岁的单身男子,父母去世后他继承了房产并将其卖出,获得 425 万。之后他到辽宁锦州郊区花费 7 万元买了 57 米的小房子,余下的大部分用于吃利息。他无需在锦州工作,既不养家,也不养娃和养车。由于当地消费低廉,他还能偶尔品尝海鲜,对他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养老选择。
可以看出,对于这样一些人而言,鹤岗、锦州或者其他城市,本质上没有差别。他们没有亲情的束缚,甚至那可能还是一种负担。他们也不渴望在当地构建社交网络,仅仅局限于买东西、去餐馆等最低程度的社会交往。他们过着自由自在却无依无靠的极简隐居生活。
这些基本生活需求在稍微发达些的村镇大概是能够做到的。之所以人们还要选择去鹤岗,只是因为他们担心在农村可能连这些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一位去安阳买房的年轻人曾表示,“只要给我一根网线,我就能去任何地方生活,饿了吃泡面就可以”。实际上,他们在大城市里通常过的也是这种生活,这是一种与外在现实社会“脱钩”的人生,空间位置(处于什么地段)对他们而言已经不那么关键了。
这种情况和一般人所理解的“城市”差异很大。它完全摒弃了城市生活丰富多样的特性。乍一看,似乎是一种退步,更像是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村落。然而,后现代城市社会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一方面个体期望过一种与群体相疏离的生活;另一方面,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让脱离群体的个人也能够存活下来;而这种情况又会反过来使那种孤独感进一步加深。
很多人前往鹤岗,只是为了寻得一个栖身之地,并未打算在当地谋求工作,尤其是那些秉持“在哪里工作都无所谓”理念的数字游牧民。而这与大理有所不同,尽管前往大理的很多人也是为了摆脱大城市的各种压力,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大理的美丽景色所吸引,进而在当地开启新的生活,从事开民宿、做导游、当翻译等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大理的房价不低,这是有原因的。而鹤岗的房价恐怕难以抬高,因为一旦去的人多了,房价就会被抬高,那样的话,追求低价房的人就会去其他城市了。
一个人当然有权选择这样生活,这应该说没错。但真正的问题是:这只是一种基于静态的设想,很适合生活没有变动的老年人。除非你打算一辈子都这样过,否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形势迟早会让你明白,仅仅低价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并不意味着就买到了幸福和安全。
年轻人的人生尚有很多时间。只要生活持续,就必然会不断提升自我。在历史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即便你想要“躲进小楼成一统”,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停留在原地就可能会落后,最终连现有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毕竟这个时代的法则是: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够停留在原地。
城市最不可替代之处在于人与人面对面的频繁互动。一旦脱离了那种生态,要想保持对它的第一时间的感知和反应,是不太可能的。正是从这一意义来讲,选择一座城市,意味着选择一种活法,甚至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去往北上广深,必然意味着拥抱比鹤岗多得多的可能性。
城市不是孤岛,
而是网络
必须承认:个人努力很重要,然而在时代变动的浪潮里,怎样做出选择或许更重要,这样至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那些吃到时代红利的人,固然依靠奋斗,但更多的人其实只是恰逢其时——就如同房价上涨时,无论怎样购买都是正确的。
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是回顾历史能让我们明白:当变化出现时,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且不断涌现的变化是个人几乎无法掌控的。在这种情形下,明智的做法是对周围的变动保持敏锐的感知,捕捉到新的可能,在合适的时机接纳它,从而让自己在充满更多可能性的环境中得以成长。
这样的时代红利是否还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个时代都蕴含着机会,关键在于你能否把握。
当下的一个明显情况是:国内的城市之间会出现大的分化。在城市群竞争的这个时代,像鹤岗这类远离主要都市圈的城市,它与中心城市的差距有可能会越来越大。正如陆铭在《向心城市》里所指出的:“城市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个网络之中。”成为城市网络中的节点性城市,就能够左右逢源。通过频繁且紧密的互动,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机会。真正强大的并非单个城市,而是由 1+1>2 的效应所组成的那个复杂生态。
这就是“大上海”成为对年轻人更好机会的原因。这里的“大上海”指新公布的“大上海都市圈”,其包含江浙沪 9 个城市,是国内最发达的都市圈。按人均 GDP 计算,9 城中 7 个进入发达经济体,全国只有 27 个城市达到这一水准,像南京、杭州、扬州、泰州等城市就在这一都市圈附近。
从这一规划思路来讲,今后这一片世界级都会区的发展方向是这样的:上海中心城区会借助市郊的“五大新城”等枢纽节点,推动都市圈实现连片发展。嘉定、青浦、松江会向西与苏锡常、嘉兴、湖州相连接;奉贤、临港会成为南向与宁波、舟山联结的枢纽。在这种加速融合的态势下,从“点”到“线”再到“面”。五大新城以及昆山、太仓等节点城市很有可能会复制浦东的崛起过程,并且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潜力。
这些属于完全能够预见的未来。然而,人们心中所想的是:那么,这究竟与我有怎样的关联呢?
需要强调的是:处于一个多元、复杂且频繁互动的网络里,能获得的机会会多很多。当下的交通条件下,在 50 - 60 公里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轨道交通来满足 1 小时的日常通勤。1 小时的高铁能够连接大上海都市圈内的所有主要城市,实现真正的同城化。产业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并且各方能够高效协同,这样就能够锻造出强大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能够创造出更高精尖的产品。
任何现代产品都离不开专业化的复杂分工。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曾强调,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集体的知识量。因为没有个体知道如何能飞起来,也没有个体知道怎样造出一架飞机,然而由个体组成的集体通力合作就能够做到。一个社会有机体内部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组合之后,其功能可能远远大于各部件功能的总和。并且能够进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东西。
每个城市的空间存在局限性,它若要实现无限制的发展,就只能凭借人的头脑,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欧洲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讲:“在知识经济范畴内,一个良好的生意是一个有志向的集体,并非一块地产。”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的发展:仅仅依靠出售土地,迟早会达到极限,只有融入到一个能够实现共赢的市场体系当中,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都市圈使得城市之间能够相互连接,大大小小的城市都被“联网”了,这种“联网”的效果远远比它们各自单独行动、单打独斗要好得多。
国内不缺舍得投入资金的城市开发项目,关键在于:在城市网络里,投入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而这种情况必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像“大上海都市圈”这样能够形成一个类似“生态系统”的区域,并且在市场体系的作用下不断自发地进化,这个区域中的每个城镇、每个行业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可以断定,孤立的城市在将来肯定竞争不过城市群。这表明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自演进平台具有其独特的好处。
可以想象,高速流动的信息能够更快速且及时地察觉到市场的机会点。一个生态所拥有的机会越多,就越有能力更好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上海的房价或许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五大新城”有很多吸引人才落户的减免措施。周边城市(如嘉兴)每平米 1 万多的楼盘有很多。鹤岗那些“白菜价”的房子非常偏远。市内稍好一点的楼盘在 5000 元/平米左右。城市生活的机会、体验和丰富性只能通过地理上的近便才能充分获得。
当然,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肯定存在一些人更倾向于鹤岗。然而,倘若你仅仅追求低廉的生活成本,那么你甚至无需在那里购置房产,每次前往租房住上几个月就可以了,这样花费的钱会更少。前往鹤岗的年轻人中,有一部分原本就是被竞争所排挤出去的人,他们或许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到达了谷底,再也没有下跌的空间了。至于在鹤岗购买的房子,总共也就价值几万块,跌了就跌了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实际的损失并非房价,而是那些难以察觉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即便存在机会,那也不属于自己,对未来没有期待,仅仅只是希望获得最基础的安全感。
这或许是更为深层次且棘手的问题:怎样让每一个人都能过得有尊严,并且给他们提供开放且平等的机会。这不但关乎个体,也关乎所有人,因为从社会整体的层面来看,只有让每个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才能够使社会的福祉达到最大化。就此而言,“城市发展”并非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那些能够让年轻人安心去追寻梦想的地方,其城市就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