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百态/正文
京东做外卖你知道吗?背后商业逻辑值得说道

 2025年04月09日  阅读 24

摘要:京东,对,就是你熟悉的那个京东,开始做外卖了,你知道吗?什么,你还没听说?那不怪你,实在是这段时间,热搜铺天盖地都是《哪吒2》和。京东送外卖,有点像汪峰发新歌一样被抢了关注。上周二(2月11日)时,京东正式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的招募业务。...

京东,对,就是你熟悉的那个京东,开始做外卖了,你知道吗?

什么,你还没听说?

那不怪你,实在是这段时间,热搜铺天盖地都是《哪吒2》和。

京东送外卖,有点像汪峰发新歌一样被抢了关注。

上周二(2 月 11 日)时,京东正式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的招募业务。同时还承诺,在 5 月 1 日之前入驻的商家,将会获得全年免佣金的扶持。

很多人询问我,京东原本一直好好地送快递,为何突然开始送外卖了呢?这是要向美团发起宣战吗?“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京东做外卖与美团做外卖,究竟存在着哪些不同呢?

这件事值得进行一番谈论。其背后蕴含着诸多商业逻辑,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将其分享给你。

从哪开始说起呢?就从,京东究竟为什么要做外卖说起吧。

其实,这涉及到这几年的时间里,众多互联网平台都在进行激烈的争抢,就像在刺刀见红般地战斗,它们绝对不愿意轻易地放弃这样的一块阵地。

这块阵地的名字叫: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

你也许多次听说过“即时零售”这个词,然而对于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却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

这样,我先给你说个故事。

我曾有一次前往深圳出差,并且参与了一场正式的活动。主办方明确规定,必须穿着正装,同时还要打上领带。

早上我在酒店完成洗漱后,准备换衣服出门。这时我突然察觉到,糟糕了,我的领带落在家里了,竟然忘记把它带到深圳来。

这可怎么办?出门去商场挑吗?没那个时间了。

淘宝买?那得两三天才能到啊。

京东是以速度闻名的,然而它也得下午才能送达。可我一个小时后就需要开会了,那么你下午送来就失去意义了。

这可怎么办?

我上网进行查询,惊讶地发现了一件事。在美团上,竟然能够购买领带。

而且,选择的种类很多。有各种价位的,也有各种款式的。甚至连我一直习惯使用的那个牌子都能够买到。

时间是多久呢?它和点外卖所需的时间差不多,大概 30 分钟左右就能够送达,从而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下我才知道,能“外卖”的东西还真有不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类似的场景,还有千千万。

早上起床后去刷牙,结果发现牙膏已经用完了;到了晚上开始做饭时,才发觉酱油没有了;在情人节这一天,猛然意识到忘了给对象准备礼物了。

生活中存在一些场景,是不能等待的,当下就需要,即刻就需要。京东快递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早上下单到下午就能送达,下午下单到明天早上就能送达,然而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那种迫切的需求,还是觉得不够快。

送得多快呢?最慢最慢的话,2 小时也得送来呀。最好是 1 小时,甚至在半小时以内,总之要越快越好。

没错,这就叫即时零售。

可是,这和今天要说的外卖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种洞察,再去看你每天点的外卖,也许你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

外卖,其实就是餐饮业的即时零售。

外卖

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我们画一个图的话,“即时零售”是一个大圆,“餐饮外卖”是一个小圆。并且“餐饮外卖”是“即时零售”的子集。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京东早就已经开始布局即时零售业务。

点开你的京东 APP,在最上方有一个“秒送”板块。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这个“秒送”板块,它是不是和美团很像呢?

或许你未曾大量使用过它,或许它的规模不如美团。然而,即时零售业务,京东确实是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具体来说,所送的品类可以是洗发水,也可以是感冒药,还可以是麻辣小龙虾。

现在你或许理解,很多业内人士对“京东送外卖”这件事并不觉得惊奇。

从这个角度看,你可以理解为京东很早之前就已经在进行“送外卖”的行为了,只是最近才将外卖的品类扩充到了餐饮领域。

这还可以回答一个很常见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京东只是负责送快递的,怎么可以去送外卖呢?因为两者的核心能力完全不一样。

但实际上,如今当我们提到京东时,已经存在着“两个京东”。

两个京东

送外卖和送快递的逻辑一样吗?

看起来都是骑小电驴跑来跑去,然而逻辑存在根本不同。就如同乔丹进行篮球运动,林丹进行羽毛球运动,看似都是“在进行运动”,但实则完全不是一回事。

外卖的配送是从多个餐馆到多个小区。餐馆分布在众多的商场中,而消费者分布在众多的小区里。

每个配送员就如同一根根线,它们飞来飞去。这些线在庞大的城市网上,编织着属于自己的配送线路。

快递的配送属于“单点到多点”的形式。即便你要把快递寄到隔壁小区,快递员不会仅仅因为看到地址就在隔壁就觉得方便,然后骑着小电驴给你送去。

快递无论距离多近,都得先抵达集散中心,接着由集散中心进行统一配送,最终送到你家。

快递平台追求的并非是你这一单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是整个体系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而为什么说以“逻辑不同”来批评京东外卖是个误解?

如今当我们提及“京东配送”时,存在着两个概念。其一为做电商快递的京东,其二为做即时零售的京东。

前者,通常穿着红色京东工服,骑着统一的京东小电驴。

达达是一家本地配送平台。京东在十年前开始对达达进行投资。之后,两者的关系逐步升级,京东持续增持股份。如今,京东成为了达达的最大股东。

前面提到的“秒送”业务,其实际运营方是达达。有很多小哥,他们甚至直接穿着达达的蓝色衣服。

这“两个京东”,品类存在交叉,时效相互互补,它们共同构成了你如今所看到的京东模式。也就是说,京东早已提前进行布局,为在即时零售行业展开决战做好了准备。

京东这次新的“外卖业务”是在“秒送”板块之下,并且是由达达团队来负责的。

因此,看上去送快递与送外卖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对于达达来说,增加一块餐饮外卖业务,并不是业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巨头都看上了即时零售这摊业务呢?为什么是一个两个都看上了呢?

因为,这是互联网行业寻找全新增长点的必然逻辑。

互联网的快VS物理上的近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临增长瓶颈。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所谓的增长,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去攻击对手的弱势。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包含哪些呢?一是效率,二是快。快是所有互联网公司所具备的看家本领。

而过往很多人提到线下行业,都会说“近”是它最后的护城河。

比如,在网购的面前,小区门口的夫妻老婆店凭借什么得以生存呢?是因为靠近,是因为当你下班回家在路上时,能够顺手就买到所需物品。

但这个护城河,在互联网的效率面前真的牢靠吗?

其实并不。

因为,效率上的快,和物理上的近,是同一码事

我今日在家中吃了晚饭,吃得很饱,撑得厉害,特别希望能喝一杯酸奶来舒缓一下。

这时候该如何是好呢?淘宝的物流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往往需要两三天才能送达。即便我选择盒马购买,最快也得半个小时左右。然而,我现在就特别想喝,立刻就想喝,那该怎么办呢?

一种选择,是穿衣服下楼,去小区门口小卖部买。

但咱们畅想一下啊,假如技术再发达一些。那样的话,我一下单,美团就能用无人机给我进行空运送来,并且耗时仅 5 分钟。

怎么样呢?又有什么感觉呢?看起来我好像不是一定得下楼去买东西了,无人机配送似乎也很不错呀。

你看,这两种方式都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效率方面的快速,与物理方面的靠近,是同样的情况。

效率上的“快”能够替代物理上的“近”。倘若你认为“近”无法被取代,那是因为技术还未达到足够的“快”。

以前,线上买菜存在诸多不便,生鲜水果也容易变质损坏,所以人们只能前往线下的菜市场进行购买。然而如今,盒马以及小象超市等纷纷出现,各类线上买菜业务蓬勃发展起来。

以前,要是身体有些不适,比如头疼脑热之类的,在网上买药速度太慢了,等药送到的时候,我都已经好了。然而现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上买药”方面的业务。

以前,我拥有一个文件,非常着急要送给距离 5 公里远的同事,那时候我只能自己打车去送。然而现在,我在想这个东西能不能进行即时零售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不就是跑腿业务嘛。

互联网企业各展其能,用“快”这一效率利器,砍向以“近”为护城河的传统行业,所谓的即时零售由此诞生,同时也为自身赢得新的增长点。

我们看到,各大公司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它们为我们的商业世界创造出了各式各样、充满想象的全新业态。 各大公司展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给我们的商业世界带来了多种、新奇的全新业态。 我们能看到,各大公司纷纷百花齐放,为我们的商业世界缔造出了各类、富有创意的全新业态。

然而,本质是不变的。若你看着感到头晕,那我能教你一个办法,这呈现出多种色彩的新的业态,能够用一条统一的主要线索串联起来:

仓库VS门店。

仓库VS门店

什么意思?

探究本质的话,零售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储存功能的“仓库”,另一部分是承担销售功能的“门店”。

各种各样的零售业态,本质就是仓和店各种各样的创新组合。

不信?我来盘给你看看。

怎样才能更快速呢?有的人想到,将仓库分散布置在城市的各个不同角落,使得每个小区周围 3 公里的范围内都有一个仓库,如此一来,就能够确保在半小时内将物品送达。

仓库租金变贵了,那该怎么办呢?我可以直接开启仓库开始营业呀,这样一来,路过的人就能来到我的仓库买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补贴租金啦。

没错,盒马就是这么做的。

盒马的门店,其本质为即时零售的仓库。它将仓库的购物体验设计得极为精良,之后便打开营业。

有的人想到,我似乎可以不弄那些价格昂贵的小仓,而是在郊区房租最为便宜的地方弄一个大的仓库,让大家开车前来买东西。

没错,山姆、这样的仓储会员超市,就是这么做的。

有人想到,能否依旧分散位置以保证速度。然而干脆舍弃店铺,只保留仓库,不进行对外直接营业,仅能在线上进行下单操作。这样不就能够租在更便宜的地方了吗?

这样的仓库,货架能够达到很高的高度,高到需要借助梯子才能攀爬上去。货架之间的间距很窄,窄到必须侧身才能通过。这样一来,运营成本也会降低。由于它并非是供人们购物的场所,所以就无需考虑消费者的体验。

没错,小象超市,包括它的前身美团买菜,就是这么干的。

有人想到,能否将仓和店前后组合起来呢?前半部分为店,用于进行精良的展示;后半部分是仓,用来进行堆货和零售。

没错,想想看,宜家是不是就是这么干的?

有人想到,自己的产品无需过多展示空间,于是便思考能否将仓和店进行“竖着”组合,即上面放置仓库,下面摆放产品。

以乐尔乐为代表的一系列本土折扣零售品牌确实是这么做的。

有人想到,我是否可以干脆不自己建设仓库和店铺,以此来减少固定投资呢?我转而与那些已经成型的商家、餐馆进行合作,专心去帮助它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没错,你已经看出来了。美团做的是这样一件事,京东外卖今天也被提到了,它们做的也是这样一件事。

再来看那句话:不同种类的零售,其本质乃是仓与店的多种组合形式。之后,每当你见到一种新的零售业态时,运用这个角度去进行思考,那么就会更便于抓住它背后的本质。

接着聊美团和京东。很多人都很关心,此次京东进入外卖行业,是否真的有能力挑战美团,并且是否真的能够动摇美团的地位呢?

虽然我很想祝福京东,但我必须得说,很难。

因为,这中间,存在着一道很难解决的逻辑鸿沟:

京东挑战美团,是低频挑战高频。

高频VS低频

什么意思?

你看,美团的主站业务所涉及的主要是餐饮外卖。京东的主站业务主要是电商快递。

想想看,你是点外卖的次数多,还是网购买东西的次数多?

对大部分人而言,显然是外卖。

电商APP,只有在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才会打开。

外卖方面呢?每天至少有三顿饭,还有下午茶和夜宵,甚至有可能达到 5 到 6 顿。就算不是每顿饭都点外卖,一个美团用户每个月点 40 到 50 次外卖,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换句话说,对用户而言,美团,是比京东更加“高频”的存在。

高频这事儿,很重要吗?

真的很重要。

用户不会为了一年仅进行一两次的事情而去安装一个 APP。即便被优惠券所迷惑而安装了,到了明年更换手机时,肯定也不会再将其安装回来。

这是瑞幸能够将 APP 做起来的原因,因为人们一天可能会喝好几杯咖啡。然而海底捞就比较困难,即便人们再喜欢吃海底捞,一周吃一顿可能就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要总结美团成功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它在“高频”这方面,做到了近乎极致。

前面提及,外卖本身已是极为高频的场景。美团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来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

比如,以价换量。

你一定注意到过,像美团这样的外卖平台,会售卖各式各样的组合优惠券套餐。例如有 5 块钱 10 张券这种情况,每张券能便宜 5 块钱,购买这样的套餐一单就能回本。

为什么要这么干啊?这不是明着赔本吗?

其实,这是一种“以价换量”的方式。你把未来一个礼拜的午饭都给我,那我就给你最优惠的价格。这和山姆会员店交钱进店的逻辑是一样的。

再比如,收集小众流量,把低频整合成高频。

很多低频业务,甚至可能低频到没法发展出独立的APP。

看电影时会购买电影票,这种情况一个月会有一次。出门去旅游时会订酒店,这种情况三个月会有一次。当头疼脑热时会买个药,这种情况半年会有一次。玩密室逃脱的频率更低,一年才会有一次。

但美团表示没关系。美团让大家都到它这儿来预定。单独看每个预订可能是低频的,但把这些预订兜底到一起,频率就不低了。

还有,收购合并。

2018 年,美团以 27 亿美元的价格将摩拜完全收购。之后,美团把摩拜改名为美团单车业务。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共享单车是另一个高频的使用场景。那些要骑车上下班的白领,每天至少会有两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

这样的话,你每天都需要打开两次美团并进行扫码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美团就有机会提醒你,是否要点一份外卖呢?

这就是为什么美团能够近乎无限地拓展自身的业务板块,一个 APP 可以预订所有的东西。

高频有渗透低频的能力,而低频几乎没有渗透高频的可能。高频平台去做低频业务,这属于降维打击。

你让我通过外卖 APP 来预定密室逃脱,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然而,你希望我在密室逃脱 APP 上每天进行外卖点单,这就非常困难了。

而这,就是京东做外卖最大的困难。

很多人说京东要干掉美团,对此我完全不同意。目前京东唯一想要的事情就是:在即时零售领域,抢占一块高频的场景。

即时零售中什么最高频呢?那就是餐饮。并且在餐饮当中,最高频的是咖啡奶茶。

所以你看,去年年底,京东最先上线的就是“咖啡奶茶”业务。

而如今,京东要在餐饮外卖这个美团的主战场,正面挑战美团了。

京东作为一个相对低频的 APP,从这一点来看,它希望能够后发制人,去抢占更为高频的外卖市场,这确实存在着不小的难度。

但,是不是毫无办法呢?

也不是。

在商业领域,存在一种经典且屡试不爽的战略。当新来者挑战巨头时,这种战略是最常用的,它就是差异化战略。

京东必须找到一个独特的、美团无法做到的差异化优势。

而这个优势,还真让京东给找到了:

外卖店问题。

堂食店VS外卖店

京东找到的切入点,就是美团上的外卖店问题。

什么是外卖店问题?

你一定看到过一些新闻,会走进一家几乎被废弃的商场,接着走进地下一层,然后左拐右拐走进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巷子,这个小巷子的两边全是档口。

这种档口,常常是乌烟瘴气的,卫生状况也十分糟糕。要是你不小心进去过一次,或许这辈子都不想再点外卖了。

有一些不法商家确实在做着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纯外卖餐厅”。并且,还有人给这类餐厅起了个名字,叫“幽灵餐厅”。

美团一直期望整治这一现象。例如,在某段时间,美团集中地要求外卖店在后厨安装摄像头,同时让摄像头的画面能够对用户开放,只要用户点击,就可以看到后厨的情况。

这招是否好用呢?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监管的力度提升了一尺,而他们的对策却能提升一丈。对于这些不良商家而言,办法多得很。

比如,你要求我安装摄像头,对吧?那么我会把箱子堆得很高很高,将摄像头遮挡住,只留出一条缝隙。

或许可以说摄像头出现故障了。当你去询问时,他会回复道,哎呀呀,实在是不好意思,摄像头坏了,我这两天就会去修理。然而这两天过去了又是两天,仿佛没有尽头。

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好几家店共用一个摄像头。你点开几家外卖店,会发现它们的画面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是在糊弄。

你问平台能采取什么办法?能逐个店铺去盯着进行整改吗?那样的话成本肯定会非常高。

幽灵餐厅问题,不仅是美团的痛点,也是京东准备入手的切入点。

京东的战略叫做:品质堂食。

品质堂食

2 月 11 日,京东发布了一条新闻,其中提到京东外卖正式开始“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的招募工作。

品质堂食。

很多人认为,其中的关键字为“品质”。然而实际上,关键字是“堂食”。

人人都知晓高品质是好的,但关键在于,怎样去筛选出“高品质”呢?是派遣几万个评分员,对全国的餐馆逐一进行打分;还是与所有餐馆签订合同,若做不到就予以重罚?

京东的“外卖战略”是这样的:从堂食商家开始着手,致力于建立起高品质的差异之处。

想想看,外卖店为何敢在卫生方面毫无顾忌地突破底线呢?那是因为没有消费者到店进行监督。

一家餐厅开始做堂食,就相当于雇佣了无数个免费的高清移动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时刻在监督着卫生情况,而这个摄像头的名字叫做消费者。

纯外卖店里有优质商家。做了堂食的商家,在品质方面更有优势。京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起更高品质的外卖平台形象,以此吸引更注重食品安全的消费者。

美团能否上线一个新功能,用以标明哪些店铺是纯外卖店,哪些店铺是堂食店?

不是不行,但很难。因为它会动摇美团的基础。

如果纯外卖店彻底消失,那么供给将会减少,做餐饮的门槛也会变高,甚至可能只会剩下大型的品牌连锁店。如今美团上那种呈现出繁荣景象、有着几乎数不清的选择的界面,将会受到影响。

最好的战略并非阴谋,而是阳谋。它意味着我会清楚地告诉你我打算怎么做,然而你却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那么,美团遇到大麻烦了吗?

其实也不是。京东想抢走美团的地盘,也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美团有它自己的护城河。

效率:美团的护城河

美团最大的护城河,就是它的效率。

同样是送货,但外卖算法的复杂性,实际上远大于快递算法。

首先,是复杂度上有差距。

前面提到,快递属于“单点配送”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只需考虑从一个配送站到多个顾客的路线规划事宜。

外卖采用“多点配送”的方式,需要对多个商家以及多个顾客进行匹配考量。

其次,是时效性上有差距。

对于送快递这件事来说,说的是今天送到。然而,具体是中午 12 点送到,还是下午 4 点送到,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外卖就不一样,超时十分钟,用户就要投诉退款了。

最后,是日波动性上的区别。

快递只在大时间周期上有波动。像双十一和 618 这样的时候,单量会增多。然而,具体到每一天,是不存在大的波动的。

外卖每天有两个明显的波峰,分别是午饭时间和晚饭时间。这两个时间点一过,需求量就会大幅下降。

京东快递能够使用全职且有五险一金的快递员,这是原因之一。而外卖员则采用大量的众包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抹平一天当中的需求波动。

美团作为外卖行业的头部企业,它的整套算法体系经过多年的打磨。这套算法,尽管时常会给美团招致批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是美团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美团具有巨大的体量,这使其带来了极为显著的规模效应,能够将固定成本摊平。京东作为后来进入市场的企业,面临着极为巨大的前期投入。而以京东现在的体量来看,要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是很难做到的。

京东开展外卖业务,在价格方面存在诸多难题,同时在效率方面也有不少难题,这些难题都需要被克服。

点了顿试试

昨晚,好奇心又在作祟。我点了两份相同的晚饭,一份是通过美团下单的,另一份是通过京东下单的。我想看看,在价格方面,两家有什么差别;在速度方面,两家有什么差别;以及在其他方面,两家有什么差别。

京东的价格是 49.8 元,美团的价格是 50.6 元,二者价格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配送费便宜了 8 毛钱。

再看速度,红黄两色的小人一路相互追赶。1.2km 时、500m 时、200m 时,几乎齐头并进,特别有意思。

我心想,该不会看到两位外卖小哥肩并肩走出电梯吧。

结果呢?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那就是两份外卖竟然是由同一个小哥送来的。

这位外卖小哥原来同时注册了美团和京东达达的众包骑手。就如同很多网约车司机面前摆放着五六个手机,会在多个平台同时接单。关于配送费,他表示美团是 5 块,京东是 4 块 5。

我不甘心,于是询问,你是使用美团的导航呢,还是使用京东的导航?我希望能看看这两家在导航算法技术方面,是否会存在一些差异?

外卖小哥说他不用导航,因为他在这附近已经跑了好几年了,就算闭着眼睛他也能找到地方。

好吧。

这么优秀且辛苦的小哥,必须打赏一个大红包。

商业的战场如同广阔的大海。有时,海面可见波涛汹涌。有时,表面看似平静,但水面之下却暗流涌动。

即时零售这个战场中,原本从事团购和餐饮外卖业务的美团,开始拓展业务去卖百货,这意味着它已经正式进入了淘宝和京东的领域。与此同时,京东也会采取行动,找到一套适合的商业逻辑,去开展美团所做的生意。

最终,彼此相互交融。经过持续的竞争、筛选、合并以及淘汰等过程,得出了一套最为高效的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次出现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意味着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新定义。并且,我们正在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逐步发生。

只不过,有的人只能看到表面,而有的人可以看懂内里。

祝福京东、祝福美团。

更祝你,能看懂这商业世界下的暗流涌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8132.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