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十几的 YOU成都
最近和一位30多岁华丽转行的朋友聊天,他分享了一些观点:
哪有什么华丽转身,根本不华丽,苦逼、焦虑着呢。
为什么要创业呢?是因为随大流。大流的表现在于:当你看到一些可能性之后,就会对一些事情念念不忘。
为什么转行?本质是对之前工作的厌倦,需要开拓一些机会。
在机会方面,其一要看运气,也就是能否碰到某种机会;其二要看阶段,即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结果。这里所说的不是实际能够达成的结果,而是所选择道路的客观尽头在何处,应当选择道路宽阔且广大的那种。
两个行业完全不相干其实是不可行的。因为过去的工作积累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会帮助你逐步进行切换。
作为持续创业者,当然有年龄焦虑,如果失败了还回得去吗?
我们似乎很容易被“社会时钟”所束缚,到了特定的时间点就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这逐渐成为了一种生存的理念。
在择业时,“容错率”似乎没那么高。看到满屏招聘要求写着限 35 岁以下,就以为 35 岁就会踏上职业废墟。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30 多岁进行职业大转换,真的不行吗?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不需要称为“努力”的事情,再晚也可以吧?
@大威
广告→餐饮 转行7年
2006 年,大威从广告专业毕业,随后便进入广告公司工作。期间,他还自己开办过广告公司。到了 2015 年,他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开始投身于餐饮行业。
为什么选择做餐饮呢?这是一个偶然的决定。那时大威的朋友在玉林开设了一家名为鱼丽的店,店铺面积有 60 多平方米,只有 4 张桌子,主要售卖法国菜。辞职后的大威加入其中,成为了该店的股东。
后来餐厅停止营业了。2017 年,大威与朋友一同在有着河流和大树的望平滨河路,开设了 RAW 生机轻食。那时此地还不是网红街,环境安安静静的,前来光顾的大多是回头客。
开一家实体店铺,这样更利于将想要的东西呈现出来,使其可视化。店中的摆件都是我从家里拿过来的。
开店确实存在诸多不易。需考虑如何进行装修,要售卖何种菜品,怎样搭建团队,怎样开展运营,如何进行管理,怎样让更多人知晓……尤其在不赚钱的状况下,会更加焦虑,越是不赚钱就越要思考这些,然而即便思考了这些之后仍可能不赚钱,此时又需思考如何改进。
这边之前在修路,封路时间长达一年多。这使得餐厅的生意受到了影响,员工们都被降了薪。不过,靠着那些老顾客,餐厅才勉强维持了下来。
RAW 最终苏醒并步入正轨。去年,大威与合伙人为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在大源开设了一家餐厅,这里是“一个吃饭喝酒的场所,不太注重售卖何种类型的菜品。如同慢慢养育小孩般去经营这家餐厅”。
大威是成都人,然而他吃不了太辣的东西,日常饮食通常以清淡为主。菜品的研发是依据他个人的体验,并且是和主厨一起完成的。
做广告和做餐饮有相关性吗?餐厅的风格设计是有关于审美,之前在这方面的累积不会白费。菜品的把控也是有关于审美,之前的累积不会白费。要给客户呈现的内容是有关于审美,之前的累积不会白费。要推广的方式也是有关于审美,之前的累积不会白费。
大威认为自己并非转行成功,始终处于创业的过程中。支撑他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信念是“既然已经开始了,那就还是要继续下去”。为了能够继续经营下去,他会去担任导演,承接一些广告片的拍摄工作。
大威在餐饮行业已经工作了 7 年。他不确定之后是否会一直做下去。做任何工作都有其享受的部分,同时也会有让人厌烦的时候,所以他选择走着看。
现在有很多人想在 30 岁之后换行业,大威给出的建议是:当下如果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过要以自己能够为最坏的结果负责为前提。大威在换职业的时候,已经有家庭和小孩了,当时他的举动比较冲动,但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他认为任何事情都存在解决的办法,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处理就可以了。
@
策划→滑雪教练 转行1年
在快 30 岁的时候转行。之前从事的是策划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滑雪。之后滑雪就变成了爱好。
滑雪的乐趣是什么呢?在滑雪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但是如果几天不滑雪,就会觉得好像缺少了一些东西,然而又难以确切地说出到底缺少的是什么。
后来,他越滑越顺利。有一次,刚好在休年假的时候,遇到了可以考取加拿大体系教练证的机会,于是他报了名并考取了一个证。这个证就放在那里,一直对他有着诱惑。
一直处于纠结和犹豫的状态,因为毕竟年纪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啦,哈哈哈。最后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下,要是没有去尝试的话,肯定会一直对这个事情念念不忘。于是就下定决心辞去了工作,转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在普通的一天,于 7 点半起床。8 点时开车出门前往都江堰。9 点半左右抵达雪场。接着自己滑上几趟雪。之后开始上课。若没有课,就自行练习并思考教学内容。下午要么在 4 点离开雪场开车回家,要么在 7 点之后离开,以避开交通高峰。
开启新职业时,遇到的困难之一是自由职业的收入并非那么固定。并且刚开始进行招生时,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好在之前所做的策划工作,使得他在组织活动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身边优秀的教练朋友大多是 20 出头的年纪,看到这让我有一些焦虑。然而,转念一想,年龄大也有其好处,能够更加沉稳地去思考一些关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原理等方面的东西。
他接下来打算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一个“组织者”。他要和各个雪场进行合作,共同制作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滑雪体验产品。
对于想换职业的朋友,建议如下:首先,要考察这个行业能否支撑自身的日常开销;其次,换行业时需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做好权衡,思考清楚自己更倾向于哪一方。
@文小姐
编辑→?期待转行
文小姐年龄在 30 多岁。她曾从事过杂志相关工作,也做过新媒体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她算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老编了。目前她处于失业状态。
年初,文小姐辞去了工作。她辞职的理由是失去了表达和分享的欲望。每一篇稿子都要等到才能完成,写的时候很痛苦,而且写出来的结果往往令他人和自己都不满意。
以前看到这样一句话,意思大致是:倘若一件事情持续坚持了很多年,然而依然没有取得成绩,或许就意味着你根本不是适合做这方面的人才。
在失业的那段日子里,去做那些普遍被认为是正确的事。例如好好地生活,还有减肥。文小姐看书的频率明显提升了,她开始认真地去实施“清理书架库存计划”,并且每隔一天就会去游泳,结果体重减轻了 4 公斤。
她回了一趟老家。在成都难得见到的夕阳和群星,在乡村的家里却是平常的风景。她每天晚上 9 点入睡,早上 6 点起床,作息很规律。她惊讶地发现自己身体健康且充满活力。
她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对找工作的焦虑感反而减轻了。她老妈曾说过:“和比自己强的人相比有不足,和比自己弱的人相比有有余,人家骑着马,我们骑着驴。”即便没有驴,不也还可以慢慢地步行吗?
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呢?我想做家政和收纳,哈哈哈哈。做家务的时候,人能够心无旁骛,内心很平静。
希望她梦想成真。
知乎上有一个名为「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的问题。这个问题有 4000 多万的浏览量,还吸引了 3000 多条回答。许多人在回答中分享了自己的职场经历。其中有一直坚守岗位的“万死不辞”的钉子户,也有选择了一条宽广且漫长赛道并取得成功的人生赢家。
一位网友写道:“其实那些遭遇‘中年危机’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是可以感到骄傲的。因为只有曾经拥有过,才会有失去,才会有危机。如果从未得到过,又怎么能谈得上失去呢?”
刚毕业的时候,对于做什么工作,我们或许是被现实所推动着。几年之后,我们可能是由于了解才做出选择。除了为了谋生之外,我们也在追求自我的实现。
我或许是幸运的。总体而言,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尽管有时会夹杂着一些无奈,但它为我开辟了一块视角的空间,让我能够在普普通通之中捕捉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哦,我还是有一些用处的。
正在求职的朋友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有钱、有社会意义且能发挥个人特长的工作;考虑换职业的朋友也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
你对自己的工作持何种看法呢?在换行业这件事上,你有过哪些体验或者感想呢?请留言说一说吧。
编辑丨书书
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