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基层版推出了“教师减负进行时”这一年度栏目,该栏目关注着各地教育部门为了把时间归还给教师,让教育回归到本质,而全力进行的改革以及所做的尝试。
栏目主持人:郑亚博 邮箱:
教学之外的事务性工作明显减少了。这样一来,我们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更加关注学生。谈及近期的变化,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的团委书记王妍感触颇深。和以往相比较,如今在校园里,活动的总量以及活动的时长都得到了严格的限定。
2024 年末,扬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拟定了《扬州市中小学(幼儿园)“进校园”活动一致性“三评”制度》。该制度严格执行“进校园”社会事务的清单化管理以及全流程管理,有效地减轻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提升了活动育人的实际效果。自从“三评”制度实施之后,全市众多学校都积极做出响应,校园内外的“隐形负担”显著减少,教育生态也在持续地得到优化。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向记者表示,明确规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报表填写、会议培训、检查评比、主题活动等,一律不能随意摊派给学校。倘若确实有需要进入校园的事项,必须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并且要严格控制频次和范围。2024 年,全市纳入监测点的 49 所学校,每所学校平均承担社会事务“进校园”的次数为 1.31 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下降了 80%以上。
记者获悉,扬州的“三评”制度包含:在“进前”阶段进行评鉴;在“进中”阶段再次进行评鉴;在“进后”阶段进行总评鉴。活动开展之前,属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先进行评鉴,以此来确保活动开展得规范、有序且安全;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过程的跟踪指导,跟进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保证不随意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更改,杜绝出现过度“留痕”以及“指尖负担”的情况;要积极地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对于那些师生家长评价较低、显著增加了负担并且教育成效不明显的活动,坚决不再开展,并且将其移出“白名单”。
过去,学校如同一个“万能服务站”。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的校长李吉银表明了这一观点。他在一周之内接待了来自 3 个不同部门的检查,还组织了两场并非教育主题的学生活动。现今,扬州市教育局借助“准入机制”为学校解除了束缚,校长拥有了对未经审核事务说“不”的权力。“现在我能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活力都焕然一新了。”李吉银讲道。
以前,有时会觉得备课的时间不太够。现在,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和学生辅导当中。扬州市汶河小学语文教师王婷婷表示,由于有了严格的评鉴制度,该校非教学事务已经减少了大约 85%。
在做“减法”的同时,扬州还在同步推进一项“加法”,那就是将校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校园。具体来说,就是把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与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结合起来,并且把部分对学生身心有益的活动列入“进校园”活动的《学校自主选择目录》。学校通过点单的方式,部门通过牵线的方式,积极推动“馆校合作”。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把校外各类场馆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专业器材以及专业知识引进校内。与学校携手合作,打造出有体系、有质量的特色课程或者社团活动,使其成为学校课后服务内容的一个有益补充。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学生数量仅有 600 余名,属于一所小规模的乡镇学校。以往,填表迎检以及临时性活动等事务占据了师生的精力。而如今,在“非必要不入校”这一刚性约束之下,学校能够“轻装上阵”,并且将目光投向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实践。减负政策落地后,学校有了更多的时间。学校利用这些腾出的时间,开展了“足球名宿进校园”活动。活动邀请了足球高水平专业人士进校,教授足球基础技能。此活动在师生中反响热烈。
目前,扬州正在按照“三评”制度的要求,对 2024 年开展的各类活动进行评价和鉴定。并且,扬州将依据这些评鉴结果,优化并制定 2025 年规范“进校园”活动的清单,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活动实现“减负提质”。
建立“三评”机制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敬重。这不但意味着一次减负的举措,更是一场提升质量的行动。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邵学云进行了介绍。在未来,扬州将会构建动态监测机制,借助校长信箱以及教师匿名问卷等途径来收集意见,并且对那些违规摊派事务的单位予以通报。同时,学校可以被鼓励去探索“事务整合”模式。比如把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等这些必要的内容融合到日常课程当中,这样就能避免出现重复劳动的情况。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5日 第03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